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一、对社会保障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二、对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基础理论 | 第14-15页 |
一、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 | 第14-15页 |
二、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理论 | 第15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、内容和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5-21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三、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社会保障:人们收入分配的“调节器”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目标 | 第21-23页 |
一、社会保障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二、社会保障的目标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社会保障对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 | 第23-27页 |
一、调节代内之间的收入分配 | 第23-24页 |
二、调节代际之间的收入分配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础和发展历程 | 第27-39页 |
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础 | 第27-33页 |
一、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条件 | 第27-29页 |
二、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历程 | 第33-39页 |
一、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时期 | 第33-34页 |
二、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时期 | 第34-36页 |
三、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完善时期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39-49页 |
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 | 第39-43页 |
一、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| 第39-41页 |
二、资本主义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| 第41-42页 |
三、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本质上的欺骗性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设想 | 第43-49页 |
一、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责任主体是国家 | 第44-45页 |
二、社会主义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对社会总产品的扣除 | 第45-46页 |
三、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| 第46-49页 |
第五章 公平: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特征 | 第49-57页 |
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实施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| 第49-51页 |
一、社会保障的实施保证了物质资料再生产 | 第49-50页 |
二、社会保障的实施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 | 第51-53页 |
一、实现社会公平是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目的 | 第51-52页 |
二、实现社会安全是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另一目的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遵循公平适度原则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| 第53-57页 |
一、社会保障的运行过程需遵循公平适度原则 | 第54页 |
二、社会保障的运行目标需遵循公平适度原则 | 第54-57页 |
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当代启示 | 第57-67页 |
第一节 公平性不足: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| 第57-61页 |
一、社会保障制度在其运行过程中公平性缺失 | 第58-60页 |
二、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并且差距较大 | 第60页 |
三、社会保障制度逆向调节国民收入二次分配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启示 | 第61-67页 |
一、将公平贯穿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全过程 | 第62-63页 |
二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并缩小差距 | 第63-64页 |
三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二次分配功能 | 第64-67页 |
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