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1 时代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学科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3 学生因素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结构 | 第12-14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.2 框架结构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3页 |
2.1 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2.1.1 国外研究 | 第14页 |
2.1.2 国内研究 | 第14-18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2.2.1 先行组织者策略 | 第18页 |
2.2.2 发现学习 | 第18-19页 |
2.2.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0页 |
2.3 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2.3.1 预习 | 第20-21页 |
2.3.2 预习能力 | 第21页 |
2.3.3 数学预习能力 | 第21-22页 |
2.3.4 自主学习能力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初一学生数学预习能力调查分析 | 第23-46页 |
3.1 研究设计 | 第23-26页 |
3.1.1 调查目的 | 第23页 |
3.1.2 调查对象及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1.3 调查工具 | 第24-26页 |
3.2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6-42页 |
3.2.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8-39页 |
3.2.3 访谈结果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3 研究结论 | 第42-46页 |
3.3.1 少部分学生对预习的认识浮于表面,不够深入 | 第42-43页 |
3.3.2 部分学生数学课前预习自制力不强,预习方法有待改进 | 第43-44页 |
3.3.3 绝大部分学生对预习过程的评价反思不到位 | 第44页 |
3.3.4 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预习的指导、检查与评价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影响初一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原因分析 | 第46-52页 |
4.1 学生数学预习动机不足,缺乏兴趣 | 第46-47页 |
4.2 学生小学初中阶段认知结构差异,难以适应 | 第47-48页 |
4.3 学生缺乏数学预习策略,难抓重点 | 第48-49页 |
4.4 学生缺乏数学预习自我评价,缺少反思 | 第49-50页 |
4.5 教师缺乏对学生数学预习的指导与评价,浮于表面 | 第50-51页 |
4.6 家长对学生数学预习不够重视,关注较少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初一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| 第52-64页 |
5.1 提高数学预习动机水平 | 第52-55页 |
5.1.1 分层设计预习作业,增强自信 | 第52-53页 |
5.1.2 预习形式多样化,激发兴趣 | 第53-54页 |
5.1.3 预习内容生活化,注重应用 | 第54-55页 |
5.2 提高数学预习策略运用能力 | 第55-58页 |
5.2.1 “瞻前顾后”法 | 第55-56页 |
5.2.2 紧抓重点、难点法 | 第56-57页 |
5.2.3 解决问题法 | 第57-58页 |
5.3 提高数学预习自我评价能力 | 第58-59页 |
5.4 教师加强数学预习的指导与评价 | 第59-64页 |
5.4.1 概念课的预习指导与评价 | 第59-61页 |
5.4.2 命题课的预习指导与评价 | 第61-64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| 第64-66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4页 |
6.2 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6.2.1 研究不足 | 第64-65页 |
6.2.2 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一 | 第69-71页 |
附录二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