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基于相位调制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系统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的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分类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按耦合方式分类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按膜层结构分类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按调制方式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第2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研究第18-30页
    2.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衰减全反射和倏逝波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表面等离子体波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激发条件第21-24页
    2.2 相位检测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光的干涉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位调制干涉原理第25页
    2.3 相位检测方法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光外差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椭圆偏振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剪切干涉法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空间相位调制干涉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时间相位调制干涉法第28-30页
第3章 光纤SPR传感单元设计第30-40页
    3.1 光纤SPR传感器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 3.2 系统参数对传感器性能影响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光入射角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光入射波长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待测介质折射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金属层材料及厚度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波导层材料及厚度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传感区长度第38-40页
第4章 相位调制型光纤SPR传感系统设计第40-52页
    4.1 系统结构设计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传感单元结构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相位检测系统结构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 4.2 系统性能仿真第42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TM模传统SPR共振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TM模1阶CPWR共振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TM模2阶CPWR共振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TE模1阶CPWR共振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TE模2阶CPWR共振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对比分析第50-52页
第5章 总结及展望第52-54页
    5.1 论文主要内容总结第52页
    5.2 主要创新点第52-53页
    5.3 问题与展望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0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主从异构遥操作机械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研究
下一篇: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盘式刀库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