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L-蛋氨酸的概述 | 第8页 |
1.2 L-蛋氨酸的应用 | 第8-9页 |
1.3 L-蛋氨酸的生产概况 | 第9-10页 |
1.3.1 国内外L-蛋氨酸的生产现状 | 第9页 |
1.3.2 L-蛋氨酸生产方法 | 第9-10页 |
1.4 微生物法生产L-蛋氨酸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4.1 L-蛋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 | 第10-11页 |
1.4.2 代谢工程技术在L-蛋氨酸菌株选育中的利用 | 第11-12页 |
1.5 大肠杆菌L-蛋氨酸胞内代谢途径 | 第12-13页 |
1.6 大肠杆菌L-蛋氨酸合成代谢调控 | 第13-14页 |
1.7 硫的整合 | 第14页 |
1.8 大肠杆菌L-蛋氨酸转运系统 | 第14-15页 |
1.9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4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7-18页 |
2.1.1 菌株和质粒 | 第17页 |
2.1.2 引物 | 第17页 |
2.1.3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17-18页 |
2.1.4 培养基 | 第18页 |
2.1.5 培养条件 | 第18页 |
2.1.6 工具酶与试剂 | 第1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8-24页 |
2.2.1 基础实验操作 | 第18页 |
2.2.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2.2.3 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19页 |
2.2.4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| 第19-20页 |
2.2.5 胞内L-蛋氨酸的检测 | 第20页 |
2.2.6 SAT酶活的测定 | 第20页 |
2.2.7 大肠杆菌基因的敲除 | 第20-21页 |
2.2.8 L-蛋氨酸胞内吸收能力的检测 | 第21-22页 |
2.2.9 重组菌的发酵实验 | 第22页 |
2.2.10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22页 |
2.2.11 荧光定量PCR(RT-qPCR) | 第22页 |
2.2.12 产物分析方法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24-48页 |
3.1 强化L-蛋氨酸合成途径质粒的构建 | 第24-26页 |
3.1.1 pET-metA~(Q64E)质粒的构建 | 第24-25页 |
3.1.2 质粒pET-ABY的构建 | 第25-26页 |
3.2 MetD运输系统缺陷菌株的构建及对蛋氨酸胞外积累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3.2.1 基因metN的敲除 | 第26-27页 |
3.2.2 基因metI的敲除 | 第27-28页 |
3.2.3 基因metQ的敲除 | 第28-29页 |
3.2.4 metN、metI、metQ的缺失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29页 |
3.2.5 弱化L-蛋氨酸吸收基座菌株的筛选化 | 第29-30页 |
3.2.6 重组菌株M12(pET-ABY)的构建和发酵 | 第30页 |
3.3 大肠杆菌L-蛋氨酸运输系统的过表达 | 第30-38页 |
3.3.1 过表达载体pKK-yjeH,pKK-yeaS的构建 | 第31-32页 |
3.3.2 metJ阻遏调控的解除 | 第32页 |
3.3.3 YjeH,YeaS运输系统的整合表达 | 第32-35页 |
3.3.4 yjeH,yeaS游离表达对大肠杆菌胞外积累L-蛋氨酸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3.5 YjeH,YeaS运输系统整合表达对大肠杆菌胞外积累L-蛋氨酸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4 硫代谢途径对L-蛋氨酸合成的影响 | 第38-48页 |
3.4.1 SAT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9-41页 |
3.4.2 解除cys基因调控对于E.coliW3110产L-蛋氨酸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3.4.3 cysB~(T149P)在染色体上的整合表达 | 第44-46页 |
3.4.4 cysB~(T149P)整合表达对菌体转录及产L-蛋氨酸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附录A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8-59页 |
附录B:本研究所用菌株和质粒 | 第59-61页 |
附录C:本研究所用引物 | 第61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