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劳动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劳动经济史论文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治理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综述第20-22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  1.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不足之处第24-26页
第2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理论基础第26-48页
    2.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治理失业的思想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马克思、恩格斯关于治理失业的思想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列宁关于治理失业思想第32-36页
    2.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失业治理思想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毛泽东治理失业思想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刘少奇治理失业思想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周恩来治理失业思想第42-48页
第3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现状第48-72页
    3.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基本情况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东北地区失业情况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东北地区失业人员分布第49-52页
    3.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的产生主要原因第52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战争影响就业环境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民党对经济的肆意破坏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农村人口缺少耕地向城镇大量转移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社会制度更替产业结构调整第64-67页
    3.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失业的影响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失业人员生活水平逐步恶化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社会秩序逐步混乱制约了经济发展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影响政权稳定第70-72页
第4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举措第72-150页
    4.1 遏制失业人员产生第7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成立失业人员管理机构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全面接管旧政权失业人员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整顿私营工商业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生产第81-83页
    4.2 救济失业人员第83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登记失业人员第83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收容改造失业人员第88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失业人员实现社会救济第95-101页
    4.3 提升劳动者素质第10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开展转业培训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开展业余学习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开展技术工人培训第107-112页
    4.4 安置失业人员第11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实行以工代赈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政府统包统配就业第11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安置特殊失业人员第126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开展生产自救第132-133页
    4.5 完善再就业权益第133-1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实施劳动保险政策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提高劳动人员福利第138-1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加强劳动人员保护第143-150页
第5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评价第150-184页
    5.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成效第150-1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减少了失业人员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壮大了在业人口规模第152-1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提高了东北地区失业人口文化素质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保护了再就业人员的权益第157-159页
    5.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特点第159-1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治理失业的继承性第159-1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治理失业的动员性第162-1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治理失业的创新性第165-167页
    5.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局限性第167-1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治理失业政策存在盲目性第167-1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盲目限制了人员流动第169-1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失业保障建设滞后第170页
    5.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作用第170-1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促进了经济发展第170-1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加快了东北地区城市建设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维护了东北地区社会进步第180-1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巩固了东北地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第182-184页
第6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经验与启示第184-201页
    6.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经验第184-19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坚持制度创新促进劳动需求第184-1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就业容量第186-18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完善失业保障减少失业冲击第188-18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调整劳动市场功能合理劳动力需求第189-19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第191-1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城市就业压力第193-194页
    6.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治理失业的启示第194-20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治理失业问题第194-1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坚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第195-1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第196-1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坚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第197-1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第198-201页
结束语第201-203页
参考文献第203-222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22-224页
致谢第224-225页

论文共2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二战期间美国关于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的制定
下一篇:20世纪满—通古斯语族异类婚故事集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