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3-27页 |
一、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选题目的 | 第13-14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3页 |
1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2.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23-25页 |
1.研究方法 | 第23页 |
2.研究思路 | 第23-25页 |
四、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5-27页 |
1.创新点 | 第25-26页 |
2.不足之处 | 第26-27页 |
第1章 战时美国的外交理念与其对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设想 | 第27-59页 |
1.1 战时美国的外交理念 | 第27-34页 |
1.1.1 美国外交理念的变化——从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 | 第27-29页 |
1.1.2 战时美国国际主义理念的主要特征 | 第29-32页 |
1.1.3 总统罗斯福对于战时美国外交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1.2 战时美国对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设想及其变化 | 第34-44页 |
1.2.1 限制、占领与改造日本 | 第34-36页 |
1.2.2 扶植中国的设想与其挫折 | 第36-39页 |
1.2.3 废除殖民主义 | 第39-42页 |
1.2.4 与苏联的关系:由合作到对抗 | 第42-44页 |
1.3 战时涉及战后对日事务的重要国际会议 | 第44-56页 |
1.3.1 卡萨布兰卡会议与无条件投降原则 | 第45-48页 |
1.3.2 开罗会议、德黑兰会议与《开罗宣言》 | 第48-52页 |
1.3.3 雅尔塔会议和秘密协定 | 第52-54页 |
1.3.4 波茨坦会议和《波茨坦公告》 | 第54-56页 |
1.4 小结 | 第56-59页 |
第2章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制定机构和过程 | 第59-89页 |
2.1 美国国务院 | 第59-69页 |
2.1.1 战时国务院权力的演变 | 第59-62页 |
2.1.2 战时国务院的主要工作——对战后事务的规划 | 第62-63页 |
2.1.3 主要流派和研究、制定人员 | 第63-69页 |
2.2 陆海军等其他相关机构 | 第69-80页 |
2.2.1 陆军部和海军部 | 第69-72页 |
2.2.2 战略情报局(OSS)和战时新闻局(OWI) | 第72-75页 |
2.2.3 太平洋国际学会(IPR) | 第75-80页 |
2.3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制定的几个时期 | 第80-86页 |
2.3.1 领土问题委员会时期(1942.8-1944.1) | 第80-81页 |
2.3.2 战后计划委员会时期(1944.1-1944.12) | 第81-84页 |
2.3.3 三部协调委员会时期(1944.12-1945.9) | 第84-86页 |
2.4 小结 | 第86-89页 |
第3章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涉及到的主要问题 | 第89-141页 |
3.1 天皇制问题与其他政治问题 | 第89-109页 |
3.1.1 天皇制问题与其他政治问题的研究 | 第90-97页 |
3.1.2 天皇制问题与其他政治问题的讨论 | 第97-103页 |
3.1.3 天皇制政策文件的制定 | 第103-107页 |
3.1.4 天皇制政策文件的争论与调和 | 第107-109页 |
3.2 战后日本经济问题 | 第109-118页 |
3.2.1 日本经济问题的研究 | 第109-112页 |
3.2.2 日本经济的改革设想 | 第112-114页 |
3.2.3 日本经济问题的讨论 | 第114-115页 |
3.2.4 经济政策文件的制定 | 第115-118页 |
3.3 战后对日政策的其他问题 | 第118-138页 |
3.3.1 战后对日外交事务问题 | 第119-122页 |
3.3.2 战后对日占领事务问题 | 第122-128页 |
3.3.3 战后对日改造事务问题 | 第128-136页 |
3.3.4 战后对日基本方针问题 | 第136-138页 |
3.4 小结 | 第138-141页 |
第4章 日本投降与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最终形成 | 第141-191页 |
4.1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初步确立 | 第141-155页 |
4.1.1 摩根索计划 | 第141-146页 |
4.1.2 三部协调委员会的成立和影响 | 第146-147页 |
4.1.3 SWNCC-150号文件《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》的产生与修正 | 第147-155页 |
4.2 美国登陆日本本土的计划——“没落行动” | 第155-166页 |
4.2.1 日本“本土决战”计划 | 第155-159页 |
4.2.2 美军登陆计划 | 第159-162页 |
4.2.3 美国决定发动登陆战役 | 第162-165页 |
4.2.4 登陆计划的影响 | 第165-166页 |
4.3 日本投降过程 | 第166-176页 |
4.3.1 日本统治集团对于结束战争的争论 | 第166-169页 |
4.3.2 日本统治集团对于《波茨坦公告》的态度 | 第169-171页 |
4.3.3 日本统治集团对于投降条件的争论 | 第171-172页 |
4.3.4 天皇“圣断”决定投降 | 第172-176页 |
4.4 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最终确立 | 第176-188页 |
4.4.1 美国决策层对于保留天皇制的争论 | 第176-179页 |
4.4.2 美国决策层对日本照会的态度 | 第179-181页 |
4.4.3 美国对日占领主导地位的实现 | 第181-184页 |
4.4.4 《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》的正式确立 | 第184-188页 |
4.5 小结 | 第188-191页 |
结论 | 第191-1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9-207页 |
附录 | 第207-219页 |
1.日本政治方面的问题:天皇制 | 第207-210页 |
2.日本:清除军国主义和推进民主化进程 | 第210-213页 |
3.德国投降后建议实行的对德计划(摩根索计划) | 第213-216页 |
4.日本的未来:澳大利亚政府的观点 | 第216-219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219-221页 |
致谢 | 第2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