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一、问题提出 | 第9-11页 |
(一)相关国家政策的推动 | 第9页 |
(二)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(三)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| 第10页 |
(四)笔者的亲身见闻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(一)中等职业学校 | 第12页 |
(二)校企合作 | 第12-13页 |
(三)学校文化 | 第13-14页 |
(四)学校文化建设 | 第14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(三)文献评述 | 第21-22页 |
五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2-25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22-23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SG职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| 第25-43页 |
一、SG职校概况 | 第25-28页 |
(一)SG职校的介绍 | 第25页 |
(二)SG职校校企合作概况 | 第25-26页 |
(三)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 | 第26-28页 |
二、SG职校学校文化建设的调查设计 | 第28-30页 |
(一)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 | 第28页 |
(二)调查设计过程 | 第28-29页 |
(三)调查和访谈的实施 | 第29-30页 |
三、SG职校学校文化建设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30-43页 |
(一)校园文化建设 | 第30-33页 |
(二)“9S”管理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| 第33-37页 |
(三)作为第二课堂的社团文化建设 | 第37-38页 |
(四)引入企业元素的课程文化建设 | 第38-42页 |
(五)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SG职校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43-51页 |
一、SG职校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7页 |
(一)校园文化层面:内涵把握不到位,校园建设职业性缺乏 | 第43-44页 |
(二)班级文化层面:班级建设浮于表面,班级氛围欠佳 | 第44-45页 |
(三)社团文化层面:管理松散,社团机会分配不均匀 | 第45-46页 |
(四)课程文化层面:课程环境欠佳,专业教师缺乏 | 第46-47页 |
二、SG职校学校文化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7-51页 |
(一)社会:社会大环境制约着学校文化的建设发展 | 第47-48页 |
(二)企业:对校企合作认识的偏颇限制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度 | 第48页 |
(三)学校:SG职校自身存在的不足阻碍着学校文化的建设 | 第48-49页 |
(四)学生: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定位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| 第51-58页 |
一、理清学校文化建设总思路,凸显校园建设职业性 | 第51-52页 |
(一)找定位:立足学校实情,为学校文化建设找到精准稳定的坐标定位 | 第51页 |
(二)梳体系:培育人文关怀,铸就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之魂 | 第51页 |
(三)统品牌:围绕专业特色与学校自身特点,突显职业特性 | 第51-52页 |
二、将班级建设内化于心,营造班级良好氛围 | 第52-53页 |
(一)加强班级整体建设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| 第52页 |
(二)班级活动团队化,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| 第52-53页 |
三、强化社团管理与建设,合理规划社团活动 | 第53-54页 |
(一)合理规划社团规模和结构,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| 第53页 |
(二)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| 第53-54页 |
(三)增强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建设 | 第54页 |
四、改善课程环境,增强专业教师梯度建设 | 第54-57页 |
(一)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| 第54-55页 |
(二)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 | 第55页 |
(三)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| 第55-56页 |
(四)进一步优化实训环境 | 第56-57页 |
五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| 第57-58页 |
(一)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制度 | 第57页 |
(二)丰富合作的形式和内容 | 第57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附录A “9S”班级管理各方面具体内容 | 第62-63页 |
附录B “9S”班级管理考核量化表 | 第63-64页 |
附录C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调查问卷 | 第64-68页 |
附录D 师生访谈提纲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