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第14-26页
    2.1 民族精神的基本概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 2.2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及特征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民族精神的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引导大学生投身“中国梦”的重要动力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保障第24-26页
3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6-41页
    3.1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第2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到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民族精神宣传途径成效较差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民族精神的践履程度较低第33-37页
    3.2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的成因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社会的民族精神培育环境复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高校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不完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家庭的民族精神培育欠缺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学生的民族精神践履积极性不高第39-41页
4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第41-51页
    4.1 社会要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的良好环境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调动社会力量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积极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加大互联网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挖掘各类文化资源中蕴藏的民族精神第43页
    4.2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成效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优化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校园环境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丰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课堂内容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队伍素质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家庭要发挥民族精神培育的补位作用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第47-48页
    4.4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第49-51页
结论第51-53页
附录第53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校企合作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--以上海市SG职校为例
下一篇:大学预算管理及优化研究--基于D大学案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