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的目的 | 第10页 |
(二) 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1-14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四、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 文献研究 | 第15页 |
(二) 问卷调查 | 第15页 |
(三) 个案访谈 | 第15页 |
五、文章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探索 | 第16-24页 |
一、留守儿童及家庭教育概念界定 | 第16-20页 |
(一) 留守儿童含义 | 第16-17页 |
(二) 家庭教育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(三) 家庭教育的功能 | 第18-20页 |
二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1页 |
(一)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 | 第20页 |
(二)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| 第20-21页 |
(三)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1页 |
三、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 | 第21-24页 |
(一) 打骂的粗暴教育方式仍然普遍存在 | 第22页 |
(二) 部分封建陈规陋习依然根深蒂固 | 第22-23页 |
(三) 难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| 第24-34页 |
一、调查对象和方法 | 第24-25页 |
二、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| 第25-32页 |
(一) 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 | 第25-28页 |
(二) 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| 第28-29页 |
(三) 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现状 | 第29-32页 |
三、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(一) 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 | 第32页 |
(二) 留守儿童学习上缺乏指导 | 第32页 |
(三) 留守儿童安全上难以保障 | 第32-33页 |
(四) 留守儿童情感上缺少关爱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4-39页 |
一、家庭方面原因 | 第34-36页 |
(一) 父母的角色效应弱化 | 第34页 |
(二) 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| 第34-35页 |
(三) 重视物质积累而忽视子女情感需求 | 第35-36页 |
二、学校方面原因 | 第36-37页 |
(一) 传统的应试教育重“智育”轻“德育” | 第36页 |
(二) 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| 第36-37页 |
三、社会环境方面原因 | 第37页 |
(一) 外出务工常态化加剧留守儿童的产生 | 第37页 |
(二) 生存就业压力导致农民工忍痛与子女分离 | 第37页 |
四、儿童自身原因 | 第37-39页 |
(一) 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不强 | 第37-38页 |
(二) 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 | 第39-51页 |
一、家庭方面的对策 | 第39-43页 |
(一) 提高监护人家庭教育意识,树立科学家庭教育理念 | 第39-41页 |
(二) 合理安排外出方式,选择就近务工 | 第41-42页 |
(三) 加强亲子互动,做到缺席不缺位 | 第42-43页 |
二、学校方面的对策 | 第43-47页 |
(一)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辅导 | 第43-44页 |
(二) 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,弥补亲情缺位的心理伤害 | 第44-45页 |
(三) 开设监护人学校,提高监护人教育素养 | 第45-47页 |
三、政府方面的对策 | 第47-49页 |
(一) 加快城镇化进程,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| 第47页 |
(二)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,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 | 第47-48页 |
(三) 完善就学体制,同享平等教育 | 第48-49页 |
四、社会方面的对策 | 第49-51页 |
(一) 加强宣传教育,营造关爱氛围 | 第49-50页 |
(二)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,关爱留守儿童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