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结构原理、结构力学论文

连续刚构桥承载特性与抗毁伤能力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桥梁的类型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连续刚构桥概念及特点第14-16页
    1.4 有限元分析在建筑结构上的应用第16页
    1.5 桥梁相关研究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桥梁高性能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桥梁垮塌分析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桥梁毁伤研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桥梁防撞护栏设计研究第22页
    1.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4页
第2章 基于FEM建立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第24-34页
    2.1 有限元法(FEM)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FEM的发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FEM的基本概念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派生方法第25页
    2.2 ANSYS软件简介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ANSYS功能特点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ANSYS提供的分析类型第25-28页
    2.3 连续刚构桥数据的获取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百岁溪大桥简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110 国道德胜口桥简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连续刚构桥模型参数第29-30页
    2.4 连续刚构桥模型的建立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APDL简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基于APDL建立连续刚构桥实体模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划分连续刚构桥有限元网格第31-3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3章 连续刚构桥承载特点研究第34-46页
    3.1 静力学分析简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线性静力学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加载及求解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荷载及加载方式种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加载及求解过程第36页
    3.3 连续刚构桥的承载特点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NSYSWorkbench简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连续刚构桥力学特性研究第37-40页
    3.4 连续刚构桥模态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模态分析简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模态分析过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连续刚构桥的自振特性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连续刚构桥的模态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4章 动能弹侵彻连续刚构桥的毁伤研究第46-71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6页
    4.2 钢筋混凝土建模及侵彻问题描述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TrueGrid软件简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钢筋混凝土建模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侵彻问题描述第49-51页
    4.3 动能弹高速侵彻跨中截面空腔对称轴处仿真第51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值仿真结构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材料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接触与控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毁伤结果及分析第55-61页
    4.4 动能弹高速侵彻跨中截面对称轴处仿真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数值仿真结构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材料模型、接触与控制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毁伤结果及分析第63-6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第5章 桥梁防撞护栏设计研究第71-87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1页
    5.2 胀环优化结构应用于防撞护栏上的研究第71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胀环工作原理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数值仿真结构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材料模型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接触与控制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结论第77页
    5.3 胀环/泡沫铝复合结构应用于防撞护栏上的研究第77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SPH算法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仿真计算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复合结构的吸能计算方法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结论第84-85页
    5.4 工程应用价值第85-86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节第86-87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7-90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87-8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88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6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徽亳州银杏路下穿某铁路箱涵顶进施工与既有线路沉降分析
下一篇:同震位移形变场计算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