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问题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.3 小结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框架 | 第16-18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措施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9-26页 |
2.1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1.1 政府建设项目的界定 | 第19页 |
2.1.2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2.2.1 项目管理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代建制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 政府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 | 第22-25页 |
2.3.1 我国政府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3.2 政府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类型 | 第23页 |
2.3.3 传统管理模式与新兴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3.4 两种新兴管理模式对比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类型 | 第26-32页 |
3.1 超概 | 第26-27页 |
3.1.1 设计超概 | 第26页 |
3.1.2 费用超概 | 第26-27页 |
3.2 实施标准失控 | 第27-28页 |
3.2.1 规范施工失控 | 第27页 |
3.2.2 材料设备选用失控 | 第27-28页 |
3.3 需求失控 | 第28-30页 |
3.3.1 需求增加 | 第28-29页 |
3.3.2 需求不当 | 第29页 |
3.3.3 需求异化 | 第29-3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——基于广州市实证案例分析 | 第32-42页 |
4.1 建设方能力缺失 | 第32页 |
4.2 施工方欺诈 | 第32-35页 |
4.3 相关方合谋 | 第35-38页 |
4.4 业主需求异化 | 第38-4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美国、英国和香港地区的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治理经验 | 第42-48页 |
5.1 美国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治理经验 | 第42-44页 |
5.1.1 管理模式 | 第42-43页 |
5.1.2 法律体系 | 第43页 |
5.1.3 监管机制 | 第43-44页 |
5.2 英国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治理经验 | 第44-45页 |
5.2.1 管理模式 | 第44页 |
5.2.2 法律体系 | 第44-45页 |
5.2.3 监管机制 | 第45页 |
5.3 香港地区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治理经验 | 第45-47页 |
5.3.1 管理模式 | 第45-46页 |
5.3.2 法律体系 | 第46页 |
5.3.3 监管机制 | 第46-4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六章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治理对策 | 第48-55页 |
6.1 建立并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| 第49页 |
6.2 成立政府序列专业管理团队 | 第49-50页 |
6.3 建立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第三方全过程督查制度 | 第50-51页 |
6.4 建立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失控倒查问责制度 | 第51-52页 |
6.5 逐步取消社会化代建制 | 第52-53页 |
6.6 逐步推广非强制监理制度 | 第53-54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附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