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1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(一)课间 | 第13页 |
(二)课间活动 | 第13-14页 |
四、国内外研究 | 第14-17页 |
(一)国外研究 | 第14-15页 |
(二)国内研究 | 第15-17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7页 |
(二)观察法 | 第17页 |
(三)问卷调查法 | 第17-18页 |
(四)访谈法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小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一、木桶理论 | 第19页 |
二、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9-20页 |
三、生命教育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 | 第22-29页 |
一、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内容 | 第22-24页 |
(一)大课间活动内容 | 第22-23页 |
(二)小课间活动内容 | 第23-24页 |
二、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 | 第24-25页 |
三、课间活动场地及器械资源的配备 | 第25-26页 |
四、校领导、教师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方式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问题及原因 | 第29-38页 |
一、课间活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| 第29-30页 |
(一)课间随意运动造成的伤害 | 第29页 |
(二)课间疯闹造成的伤害 | 第29页 |
(三)携带危险物品造成的伤害 | 第29页 |
(四)携带零食误入口腔造成的伤害 | 第29-30页 |
(五)校园欺凌现象造成的伤害 | 第30页 |
二、课间活动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 | 第30-38页 |
(一)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相应安全保障机制 | 第30-31页 |
(二)学校对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不足 | 第31-35页 |
(三)教师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不足 | 第35-36页 |
(四)家长缺乏课间安全教育的意识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改进小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的基本对策 | 第38-44页 |
一、学校对课间活动安全管理的对策 | 第38-39页 |
(一)定期开展安全课程培训 | 第38页 |
(二)定期举行教师安全技能比赛 | 第38页 |
(三)设置安全活动区域 | 第38-39页 |
二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采取的管理对策 | 第39-40页 |
(一)利用班队会,将课间活动安全教育常态化 | 第39页 |
(二)课间健康游戏的指导 | 第39页 |
(三)按时下课,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| 第39页 |
(四)选拔得力的课间活动管理员协助管理 | 第39-40页 |
三、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| 第40-41页 |
(一)学会保护自己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| 第40页 |
(二)活动前要认真检查活动用品和运动场地 | 第40页 |
(三)进行健康有序的游戏活动。 | 第40-41页 |
(四)遵守校规校纪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| 第41页 |
四、建设系统的课间活动管理考评机制 | 第41-42页 |
(一)教育管理部门明确分工,严抓安全,注重实效 | 第41页 |
(二)学校要建立和实施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| 第41-42页 |
(三)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的日常考核 | 第42页 |
五、加强家校合作,形成“老师+家长”的安全管理体系 | 第42-44页 |
(一)多种方式加强家校沟通 | 第42-43页 |
(二)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| 第43页 |
(三)多角度设置安全培训内容 | 第43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附录A:海阳市X小学课间活动现状调查问卷 | 第47-49页 |
附录B 海阳市X小学课间活动现状调查问卷 | 第49-50页 |
附录C 海阳市 X 小学针对课间活动设计的访谈提纲 | 第50-51页 |
附录D 海阳市 X 小学活动区域观察一览表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