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约书亚·梅罗维茨与尼尔·波兹曼的媒介思想比较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0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0.2 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2-13页
    0.3 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0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0.3.2 可能创新点第13-14页
第1章 两人的媒介思想概述第14-27页
    1.1 波兹曼的媒介思想概述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媒介隐喻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技术垄断批判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媒介教育论第17-20页
    1.2 梅罗维茨的媒介思想概述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媒介情境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媒介情境理论研究的三个纬度第21-27页
第2章 两人的媒介思想相通之处第27-32页
    2.1 波兹曼与梅罗维茨同是媒介环境学代表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波兹曼与梅罗维茨薪火相传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同源与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第27-28页
    2.2 两人关于电子媒介时代政治论断是相通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波兹曼关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政治论断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梅罗维茨关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政治论断第29页
    2.3 两人关于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是相通的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波兹曼关于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影响的论述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梅罗维茨关于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影响的论述第30-32页
第3章 两人的媒介思想差异之处第32-40页
    3.1 波兹曼与梅罗维茨媒介受众观的差异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波兹曼的技术决定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梅罗维茨能动性的受众观第33-35页
    3.2 波兹曼与梅罗维茨媒介思想差异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波兹曼对电子媒介的悲观认知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梅罗维茨对电子媒介的理性认知第36-38页
    3.3 波兹曼与梅罗维茨人文主义视角的差异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波兹曼人文主义的宏观视角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梅罗维茨人文主义的微观视角第39-40页
结论第40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义与学术成果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非理性网民评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共振型磁弹性传感器检测系统的优化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