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0页 |
一、公司董事勤勉义务在我国的司法适用现状 | 第10-26页 |
(一) 董事勤勉义务适用现状概述 | 第10-16页 |
(二) 董事勤勉义务内涵界定标准 | 第16-18页 |
1. 司法适用现状 | 第16-17页 |
2. 案例评析 | 第17-18页 |
(三) 董事勤勉义务法院裁判标准 | 第18-23页 |
1. 司法适用现状 | 第18-22页 |
2. 案例评析 | 第22-23页 |
(四) 董事责任限制标准 | 第23-26页 |
1. 司法适用现状 | 第23-24页 |
2. 案例评析 | 第24-26页 |
二、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0页 |
(一) 内涵界定标准不明 | 第26页 |
(二) 裁判标准不一 | 第26-27页 |
(三) 责任限制标准缺乏 | 第27-30页 |
1. 董事责任限制的理由 | 第27-29页 |
2. 董事责任限制标准缺乏 | 第29-30页 |
三、董事勤勉义务的法理分析 | 第30-40页 |
(一) 董事地位法理分析 | 第30-31页 |
1. 董事勤勉义务学说概述 | 第30页 |
2.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制度适合准委任说 | 第30-31页 |
(二) 域内外董事勤勉义务制度与理论分析 | 第31-40页 |
1. 董事勤勉义务内涵界定标准 | 第31-35页 |
2. 董事勤勉义务裁判标准 | 第35-37页 |
3. 董事责任限制标准 | 第37-40页 |
四、我国董事勤勉义务问题的解决与完善 | 第40-50页 |
(一) 确定董事勤勉内涵判断标准——“适中标准” | 第40-44页 |
1. 立法上确立“适中标准”,同时允许章程细化和补充 | 第40-42页 |
2. 法院裁判时需考虑的因素 | 第42-44页 |
(二) 董事勤勉义务裁判标准 | 第44-47页 |
1. 以立法形式引入商事判断规则 | 第44-46页 |
2. 法院先形式审查后实质审查 | 第46页 |
3. 董事勤勉义务不等于“守法义务” | 第46-47页 |
(三) 董事责任的限制标准 | 第47-50页 |
1. 设立模式选择 | 第47页 |
2. 排除事项 | 第47-48页 |
3. 责任限制方式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7页 |
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