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化学论文--酶论文

砷甲基化过程中S-腺苷甲硫氨酸和砷与人砷甲基化酶结合位点的研究

摘要第8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-1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44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16-21页
    1.2 砷甲基化机制第21-25页
    1.3 甲基转移机制第25-26页
    1.4 SAM在甲基化酶中的结合区域第26-30页
    1.5 砷在砷甲基化酶中的结合位点第30-33页
    1.6 蛋白质同源建模第33-35页
    1.7 论文设想和研究内容第35-3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7-44页
第二章 人砷甲基化酶中Asp76、Asp84、Asp102和Asp150残基功能的分析第44-7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及主要试剂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46-5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53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hAS3MT突变体基因的扩增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CR产物克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-AS3MT-D102N的酶切鉴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HPLC-ICP-MS分析砷化合物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hAS3MT突变体的催化活性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荧光光谱测定SAM与hAS3MT突变体的解离常数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WT-hAS3MT及其突变体的二级结构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WT-hAS3MT-SAM以及hAS3MT突变体-SAM的模型第63-68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6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8-71页
第三章 人砷甲基化酶中距S-腺苷甲硫氨酸5A范围内的氨基酸功能的分析第71-9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1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仪器及主要试剂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72-75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75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hAS3MT突变体的催化活性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WT-hAS3MT及其突变体的二级结构第80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hAS3MT突变体-SAM的模型第85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hAS3MT中距SAM 5 A范围内的氨基酸作用的分析第88-90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90-9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1-93页
第四章 人砷甲基化酶与砷的第三个结合位点的研究第93-115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93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93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仪器及主要试剂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94-99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9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不同物种AS3MT的序列比对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hAS3MT突变体的纯化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hAS3MT突变体的催化活性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C32S、C61S、C156S和C206S催化iAs~(Ⅲ)和MMA~(Ⅲ)甲基化的能力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C32S、C61S和C85S的二级结构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WT-hAS3MT-SAM-As模型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甲基转移机理的推测第109-110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110-11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1-115页
总结第115-116页
附录第116-118页
致谢第118-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理论研究
下一篇:Nb5N6 microbolometer太赫兹检测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