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.1 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光致变色现象 | 第10-12页 |
1.3 光致变色材料主要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4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反应类型 | 第13-17页 |
1.4.1 键的异裂 | 第13页 |
1.4.2 键的均裂 | 第13-14页 |
1.4.3 顺反异构化反应 | 第14页 |
1.4.4 周环反应 | 第14-15页 |
1.4.5 氧化还原反应 | 第15页 |
1.4.6 芳基迁移反应 | 第15页 |
1.4.7 质子转移互变异构 | 第15-17页 |
1.5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| 第17-20页 |
1.5.1 光信息存储 | 第18页 |
1.5.2 生物分子活性调控 | 第18页 |
1.5.3 光致变色超分子 | 第18-19页 |
1.5.4 光计算与逻辑门设计 | 第19页 |
1.5.5 露光计 | 第19页 |
1.5.6 防护、伪装和防伪材料 | 第19-20页 |
1.6 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1.6.1 R1为甲基等脂肪烃基团的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 | 第20-21页 |
1.6.2 R1为苯基、呋喃基等共轭性基团的吡唑啉酮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 | 第21页 |
1.6.3 缩合对象为苯基氨基脲(侧链S原子换为O原子)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 | 第21-22页 |
1.6.4 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与中心离子构筑的配合物 | 第22页 |
1.7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,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7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7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方法、主要软件及理论 | 第25-41页 |
2.1 基本原理 | 第25-31页 |
2.1.1 Schrodinger方程及两个近似 | 第25-27页 |
2.1.2 闭壳层的Hartree-Fock-Roothaan方程 | 第27-29页 |
2.1.3 开壳层的Hartree-Fock-Roothaan方程 | 第29-30页 |
2.1.4 电子相关问题 | 第30-31页 |
2.2 计算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2.1 从头算方法(Ab initio methods) | 第31页 |
2.2.2 半经验方法(Semi-empirical methods) | 第31-32页 |
2.2.3 密度泛函方法(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,DFT) | 第32页 |
2.3 计算软件 | 第32-34页 |
2.3.1 高斯软件(Gaussian) | 第32-33页 |
2.3.2 GaussView | 第33页 |
2.3.3 AIM2000 | 第33页 |
2.3.4 gopenMol | 第33-34页 |
2.4 主要理论 | 第34-41页 |
2.4.1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(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s Theory) | 第34页 |
2.4.2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(Atoms In Molecules Theory,AIM) | 第34-35页 |
2.4.3 自然键轨道理论(Natural Bond Orbital Theory,NBO) | 第35-37页 |
2.4.4 反应指数(Reactivity Descriptors) | 第37-41页 |
第三章 两种吡唑啉酮缩苯基氨基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机理研究 | 第41-55页 |
3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3.2 计算内容 | 第42-4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4页 |
3.3.1 结构特征 | 第44-48页 |
3.3.2 稳定性 | 第48-49页 |
3.3.3 反应活性 | 第49-52页 |
3.3.4 异构化反应路径 | 第52-54页 |
3.4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1-苯基-3-甲基-4-(6-氢-4-氨基-5-硫杂-2,3-吡嗪)-吡唑啉酮-5的光致变色机理研究 | 第55-66页 |
4.1 引言 | 第55-56页 |
4.2 计算内容 | 第56-5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5页 |
4.3.1 结构特征 | 第57-61页 |
4.3.2 分子静电势 | 第61-62页 |
4.3.3 吸收光谱 | 第62-63页 |
4.3.4 异构化反应 | 第63-65页 |
4.4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和水杨醛缩甲基氨基硫脲的光致变色机理研究 | 第66-77页 |
5.1 引言 | 第66-67页 |
5.2 计算内容 | 第67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7-76页 |
5.3.1 结构特征 | 第67-73页 |
5.3.2 稳定性 | 第73-74页 |
5.3.3 反应活性 | 第74-76页 |
5.4 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1,3-二苯基-4-苯甲酰基-5-吡唑啉酮缩甲基氨基硫脲的取代基效应研究 | 第77-88页 |
6.1 引言 | 第77-79页 |
6.2 计算内容 | 第79-81页 |
6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1-87页 |
6.3.1 结构特征 | 第81-84页 |
6.3.2 稳定性 | 第84-85页 |
6.3.3 反应活性 | 第85-87页 |
6.4 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七章 1,3-二苯基-4-乙酰基毗唑啉酮缩水杨醛腙的配位性能研究 | 第88-99页 |
7.1 引言 | 第88-90页 |
7.2 计算内容 | 第90页 |
7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0-98页 |
7.3.1 结构特征 | 第90-93页 |
7.3.2 稳定性 | 第93页 |
7.3.3 前线分子轨道特征 | 第93-95页 |
7.3.4 电荷布居 | 第95页 |
7.3.5 全局反应指数 | 第95-96页 |
7.3.6 局域反应指数 | 第96-98页 |
7.4 小结 | 第98-99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9-102页 |
8.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| 第99-100页 |
8.2 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00-101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13页 |
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3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