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媒介、地理与认同: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变迁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目录第10-13页
图目录第13-14页
表目录第14-15页
1 绪论第15-49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缘起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目的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概念界定与辨析第18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家认同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第25-28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媒介与国家认同研究梳理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地理与国家认同研究梳理第33-3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架构和研究设计第39-44页
    1.5 研究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思路和问题提出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选题可能的创新第46-47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47-49页
2 国家认同的想象基础与建构第49-83页
    2.1 认同的多样性以及后现代国家认同的想象基础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认同的多样性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从本质主义转向建构主义的国家认同研究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后现代国家认同的想象基础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赫克特所提出的“认同的传播理论”第54-55页
    2.2 国家认同的构成要素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理要素:确定国家认同的边界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政治要素:国家认同的合法性来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文化要素:国家认同的凝聚力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符号要素:国家认同的承载第59-60页
    2.3 国家认同的现实影响因素第60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家认同的社会类影响因素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家认同的地理环境类影响因素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信息传播与国家认同的媒介建构第69-8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3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:从族群到国家第83-130页
    3.1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“中国人”身份认同的形成第83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晚清时期“中国人”概念的提出及其缘起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晚清和民国时期对“中国人”身份的建构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“中国人”身份的认同强化第89-92页
    3.2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原生基础第9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原生情感影响下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第93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关系中的互动:人际传播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第99-10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认同边界的跨越:“中国人”认同的形成第103-106页
    3.3 传媒叙事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第10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过程中大众媒介扮演的角色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传媒叙事建构下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第111-1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大众媒介国家认同建构策略分析第121-12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128-130页
4 媒介使用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变迁第130-170页
    4.1 媒介使用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涵化影响第130-1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媒介研究与涵化理论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涵化策略:同化、分离、整合、边缘化第132-1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个体涵化态度的影响第135-140页
    4.2 媒介使用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知第140-1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受众差异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分析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媒介接触时间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分析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媒介接触状态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分析第148-1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媒介接触内容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分析第152-1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地理差异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分析第156-1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民族差异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分析第160-1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分析与思考第163-168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168-170页
5 传播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的再思考第170-188页
    5.1 研究发现与理论对话第170-18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: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互作用第170-1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大众媒介透过原生情感为诉求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第173-1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大众媒介通过地理符号来召唤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第176-1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人际传播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维系第179-181页
    5.2 研究价值、限制、未来展望与建议第181-1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研究价值与贡献第181-1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研究限制与检讨第184-1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本研究对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议第185-188页
参考文献第188-204页
附录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媒介使用与国家认同调查问卷第204-209页
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工作和研究成果第209-210页

论文共2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
下一篇: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