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4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-22页 |
1.2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24-36页 |
2.1 减粘裂化 | 第24-25页 |
2.2 溶剂脱沥青 | 第25-27页 |
2.2.1 溶剂脱沥青近年主要的技术进步 | 第27页 |
2.3 延迟焦化 | 第27-29页 |
2.3.1 延迟焦化的主要操作参数 | 第28页 |
2.3.2 国内外主要延迟焦化技术 | 第28页 |
2.3.3 延迟焦化近年主要的技术进步 | 第28-29页 |
2.3.4 延迟焦化工艺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29页 |
2.4 重油催化裂化 | 第29-30页 |
2.5 渣油加氢处理工艺 | 第30-36页 |
2.5.1 渣油加氢催化剂 | 第31页 |
2.5.2 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 | 第31-33页 |
2.5.3 渣油沸腾床加氢处理工艺 | 第33-34页 |
2.5.4 渣油悬浮床加氢处理工艺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延迟焦化与渣油加氢两种工艺典型应用情况对比分析 | 第36-56页 |
3.1 典型企业情况介绍 | 第36-37页 |
3.1.1 装置结构现状 | 第36页 |
3.1.2 2012年中石化A、B两企业生产及完成指标情况 | 第36-37页 |
3.2 企业盈利能力测算分析 | 第37页 |
3.3 测算工具 | 第37-38页 |
3.3.1 PIMS模型介绍 | 第37-38页 |
3.4 测算条件和案例构建 | 第38-44页 |
3.4.1 原油结构 | 第38-39页 |
3.4.2 原油价格 | 第39-41页 |
3.4.3 产品价格 | 第41-44页 |
3.4.4 其它测算条件 | 第44页 |
3.4.5 测算案例构建 | 第44页 |
3.5 案例测算结果及分析 | 第44-54页 |
3.5.1 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变化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5.2 贡献毛益构成及其变化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5.3 吨油贡献毛益及其变化分析 | 第47页 |
3.5.4 吨油销售收入 | 第47-49页 |
3.5.5 吨油原料成本 | 第49-51页 |
3.5.6 吨油变动费用 | 第51-52页 |
3.5.7 吨油贡献毛益 | 第52-54页 |
3.6 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延迟焦化与渣油加氢两种工艺总加工流程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| 第56-72页 |
4.1 中国石化C炼厂 | 第56-57页 |
4.2 总工艺流程方案 | 第57-69页 |
4.2.1 方案对比 | 第57-62页 |
4.2.1.1 总加工流程 | 第57-62页 |
4.2.1.1.1 生产规模 | 第57页 |
4.2.1.1.2 原油的选择 | 第57页 |
4.2.1.1.3 原油的性质 | 第57-58页 |
4.2.1.1.4 本方案选取原油的性质 | 第58-59页 |
4.2.1.1.5 蜡油加工方案 | 第59页 |
4.2.1.1.6 渣油加工方案 | 第59-60页 |
4.2.1.1.7 方案对比设置说明 | 第60-62页 |
4.2.2 方案比较 | 第62-69页 |
4.2.2.1 主要扩能改造装置组成及规模 | 第62页 |
4.2.2.2 全厂物料平衡 | 第62-64页 |
4.2.2.3 主要加工平衡 | 第64-69页 |
4.2.2.3.1 蜡油平衡 | 第64-65页 |
4.2.2.3.2 渣油平衡 | 第65页 |
4.2.2.3.3 全厂硫平衡 | 第65-67页 |
4.2.2.3.4 全厂氢气平衡 | 第67页 |
4.2.2.3.5 经济技术指标 | 第67-69页 |
4.3 方案对比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4 企业C渣油加氢项目投产运行后的实际效果 | 第70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0-8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82-83页 |
附件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