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1.3.2 特定研究对象质与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3.3 实际案例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 内容安排 | 第12-13页 |
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3-21页 |
2.1 出口信用保险概述 | 第13-17页 |
2.1.1 出口信用保险历史 | 第13-14页 |
2.1.2 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2.1.3 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服务分类 | 第15-17页 |
2.1.4 出口信保业务的特点 | 第17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2.2.1 风险控制理论 | 第18页 |
2.2.2 出口补贴合法化理论 | 第18页 |
2.2.3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4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19页 |
2.2.5 价值链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6 麦肯锡模型7S理论 | 第20-21页 |
3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在F公司发展的现状 | 第21-28页 |
3.1 F公司概况 | 第21-23页 |
3.1.1 F公司简介 | 第21-22页 |
3.1.2 F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| 第22页 |
3.1.3 F公司主要结算方式 | 第22-23页 |
3.2 F公司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对其业务发展的支撑 | 第23-28页 |
3.2.1 为F公司追回应收账款并对风险损失进行补偿 | 第23-24页 |
3.2.2 为F公司提供便捷的结算方式 | 第24-25页 |
3.2.3 为F公司提供风险咨询服务 | 第25-26页 |
3.2.4 有助于F公司开发全球市场 | 第26页 |
3.2.5 有助于F公司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 | 第26-28页 |
4 F公司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8-33页 |
4.1 出口信用保险在F公司内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4.1.1 F公司投保没有面面俱到 | 第28页 |
4.1.2 F公司贸易环节控制风险能力差 | 第28-29页 |
4.1.3 F公司审核客户流程不规范 | 第29-30页 |
4.2 F公司利用出口信保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0-33页 |
4.2.1 与承保公司沟通信息不对称 | 第30-31页 |
4.2.2 F公司规避风险意识淡薄 | 第31页 |
4.2.3 F公司过分相信老客户 | 第31-32页 |
4.2.4 F公司国际团队素质欠缺 | 第32页 |
4.2.5 F公司内部管控流程存在疏漏 | 第32-33页 |
5 F公司如何有效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建议 | 第33-41页 |
5.1 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理论的解读 | 第33-36页 |
5.1.1 基于风险控制理论的思考 | 第33页 |
5.1.2 基于出口补贴合法化理论的思考 | 第33页 |
5.1.3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思考 | 第33-34页 |
5.1.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| 第34-35页 |
5.1.5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思考 | 第35-36页 |
5.1.6 基于麦肯锡模型7S理论的思考 | 第36页 |
5.2 F公司完善内部管控的建议 | 第36-38页 |
5.2.1 强化如何规避风险并管理规范性单证 | 第36-37页 |
5.2.2 关注人才引进的工作并高度重视保险知识培训 | 第37页 |
5.2.3 树立文化风格和管理风格 | 第37-38页 |
5.2.4 做好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的工作 | 第38页 |
5.3 F公司选择优质的承保机构的方法及启示 | 第38-41页 |
5.3.1 承保机构海外渠道的全面性 | 第39页 |
5.3.2 承保机构业务范围的广泛性 | 第39-40页 |
5.3.3 选择业务匹配的承保机构 | 第40-41页 |
6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6.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| 第41-42页 |
6.1.1 研究结论 | 第41页 |
6.1.2 创新点 | 第41-42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