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1.1.1 着眼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| 第10页 |
1.1.2 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诉求 | 第10-11页 |
1.1.3 顺应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3.3 已有研究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9页 |
1.4.2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理论探讨 | 第20-26页 |
2.1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2.1.1 理答行为 | 第20-21页 |
2.1.2 课堂 | 第21页 |
2.1.3 小学语文教师 | 第21页 |
2.2 理论基础阐释 | 第21-24页 |
2.2.1 师生互动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分类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研究设计 | 第26-32页 |
3.1 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2.1 文献研究法 | 第27页 |
3.2.2 课堂观察法 | 第27页 |
3.2.3 调查法 | 第27-28页 |
3.3 研究样本 | 第28-29页 |
3.3.1 教师的选取 | 第28-29页 |
3.3.2 学生的选取 | 第29页 |
3.4 研究工具 | 第29-32页 |
3.4.1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观察表和统计表 | 第29页 |
3.4.2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调查问卷 | 第29-30页 |
3.4.3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访谈提纲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实施现状 | 第32-44页 |
4.1 课堂理答行为实施的总体情况 | 第32-33页 |
4.2 不同类型理答行为实施的具体情况 | 第33-44页 |
4.2.1 语言理答行为 | 第33-40页 |
4.2.2 非语言理答行为 | 第40-44页 |
第5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分析 | 第44-50页 |
5.1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课堂理答行为的可取之处 | 第44-46页 |
5.1.1 教师主观上认可课堂理答行为 | 第44-45页 |
5.1.2 教师善于对课堂理答进行反思 | 第45页 |
5.1.3 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日渐式微 | 第45-46页 |
5.1.4 教学机智在教师理答中得以显现 | 第46页 |
5.2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课堂理答行为的问题梳理 | 第46-50页 |
5.2.1 教师对理答缺乏深度理解 | 第46-47页 |
5.2.2 各类理答的频次相差甚远 | 第47-48页 |
5.2.3 理答语言程式化现象凸显 | 第48页 |
5.2.4 过分追求期待答案的出现 | 第48-49页 |
5.2.5 非语言理答行为整体缺失 | 第49-50页 |
第6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优化建议 | 第50-58页 |
6.1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优化原则 | 第50-53页 |
6.1.1 发展性原则 | 第50-51页 |
6.1.2 差异性原则 | 第51页 |
6.1.3 适时性原则 | 第51-52页 |
6.1.4 情感性原则 | 第52-53页 |
6.2 小学语文教师实现智慧理答的策略 | 第53-58页 |
6.2.1 做好理答预设——实现智慧理答的必要前提 | 第53页 |
6.2.2 锤炼理答语言——实现智慧理答的必经之途 | 第53-54页 |
6.2.3 修炼教学机智——实现智慧理答的基本保证 | 第54-56页 |
6.2.4 倡导元教学实践——实现智慧理答的关键因素 | 第56页 |
6.2.5 发挥学校助推作用——实现智慧理答的重要支撑 | 第56-58页 |
结语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2页 |
附录1 | 第64-65页 |
附录2 | 第65-66页 |
附录3 | 第66-67页 |
附录4 | 第67-68页 |
附录5 | 第68-69页 |
附录6 | 第69-71页 |
附录7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