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器人论文

双机器人协调运动规划与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研究方向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的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的特点第15-16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7-18页
第二章 协调系统动力学和运动学建模第18-35页
    2.1 机器人系统中点和坐标的表示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空间点的描述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空间姿态的描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空间位姿的描述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空间位姿的正逆变换第19-21页
    2.2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运动学正问题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运动学逆问题第24-27页
    2.3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第27-28页
    2.4 双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第28-29页
    2.5 工业机器人变位机系统运动学方程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变位机简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变位机运动学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工业机器人变位机系统的坐标系表示第32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 协调系统联合仿真第35-52页
    3.1 软件介绍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三维建模软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规划控制软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动力学仿真软件第37-38页
    3.2 数学模型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整体构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运动分解合成第39-42页
    3.3 MATLAB 和 Adams 联合仿真效果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Solidworks 建模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Adams 参数设置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联合仿真效果第46-5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四章 协调操作软件系统第52-66页
    4.1 VC & OpenGL 介绍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VC 概述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OpenGL 概述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OpenGL 在 VC++中的使用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OpenGL 建模过程第53-55页
    4.2 人机交互界面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离线编程读取部分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从规划部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仿真验证部分第57-61页
    4.3 软件仿真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软件框架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双机器人协调运动仿真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机器人变位机协调运动仿真第64-6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五章 协调系统实验第66-73页
    5.1 平台方案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方案布局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方案流程第67-68页
    5.2 实验步骤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标定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机器人变位机跟随实验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机器人变位机耦合实验第70-72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总结与展望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附件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嵌入式主站研究
下一篇: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成像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