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3-18页 |
1.4.1 技术路线图 | 第13-14页 |
1.4.2 具体试验方法 | 第14-18页 |
第二章 原材料的技术指标 | 第18-24页 |
2.1 沥青的技术指标 | 第18-19页 |
2.2 集料的技术性能 | 第19-21页 |
2.3 纤维的主要技术指标 | 第21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24-38页 |
3.1 矿料级配的选择 | 第24-35页 |
3.1.1 AC-16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| 第24-28页 |
3.1.2 SMA-1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| 第28-35页 |
3.2 新型玄武岩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最佳掺量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3.3 新型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工艺研究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 | 第38-52页 |
4.1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性能分析 | 第38-44页 |
4.1.1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指标 | 第38-40页 |
4.1.2 不同温度下的车辙试验 | 第40-44页 |
4.2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3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 | 第46-51页 |
4.3.1 不同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试验结果 | 第46-49页 |
4.3.2 不同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| 第49-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 | 第52-62页 |
5.1 从微观本质对新型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 | 第52-57页 |
5.1.1 采用微观技术手段的目的及意义 | 第52页 |
5.1.2 微观分析的方法 | 第52页 |
5.1.3 试样制备及图像采集 | 第52-53页 |
5.1.4 扫描电镜图像的分析 | 第53-57页 |
5.2 新型玄武岩纤维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分析 | 第57-60页 |
5.2.1 纤维沥青胶浆的抗剪切强度 | 第57-58页 |
5.2.2 纤维对沥青胶浆的改性 | 第58-59页 |
5.2.3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提高的机理 | 第59-60页 |
5.3 综合分析比较不同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增强作用大小 | 第6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主要结论 | 第62-63页 |
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