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
致谢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0页 |
1.2.1 围岩稳定性方法研究 | 第12-16页 |
1.2.2 黄土的物理、力学特性 | 第16-18页 |
1.2.3 增湿黄土的本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的目的 | 第20页 |
1.4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3页 |
1.4.1 论文研究的技术思路 | 第21-23页 |
2 隧道开挖围岩破坏分析 | 第23-31页 |
2.1 围岩失稳原因 | 第23-27页 |
2.2 围岩破坏模式 | 第27-28页 |
2.3 围岩破坏准则 | 第28-29页 |
2.4 小结 | 第29-31页 |
3 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围岩变形 | 第31-53页 |
3.1 土水特征曲线 | 第31-33页 |
3.2 围岩特性曲线 | 第33-43页 |
3.2.1 在含水量相同,埋深不同的条件下 | 第37-41页 |
3.2.2 在埋深相同,含水率不同的条件下 | 第41-43页 |
3.3 围岩的纵向变形曲线 | 第43-47页 |
3.4 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 | 第47-50页 |
3.5 小结 | 第50-53页 |
4 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支护特性 | 第53-65页 |
4.1 钢架轴向分布的力学模型 | 第54-56页 |
4.2 公式验证 | 第56-58页 |
4.3 复合支护系统的影响因素 | 第58-61页 |
4.3.1 围压对支护系统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3.2 隧道半径对支护系统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3.3 衬砌厚度对支护系统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4.3.4 钢架的规格对支护系统的影响 | 第61页 |
4.4 理论应用 | 第61-64页 |
4.5 小结 | 第64-65页 |
5 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实例分析 | 第65-79页 |
5.1 工程背景 | 第65-66页 |
5.2 数值计算 | 第66-69页 |
5.2.1 数值模拟参数选择 | 第66-68页 |
5.2.2 模型计算的结果 | 第68-69页 |
5.3 现场监测分析 | 第69-72页 |
5.3.1 地质条件 | 第70页 |
5.3.2 监测方案的设计 | 第70-72页 |
5.4 结果分析 | 第72-75页 |
5.4.1 围岩-初支接触压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72-73页 |
5.4.2 围岩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73-75页 |
5.5 安全性分析 | 第75-77页 |
5.5.1 围岩压力的确定 | 第75-76页 |
5.5.2 围岩变形的确定 | 第76-77页 |
5.6 小结 | 第77-7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79-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5-8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采集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