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各种汽车论文--专用汽车论文

后装压缩式垃圾车上装结构拓扑优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2 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概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垃圾车分类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结构组成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工作原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国内外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现状与发展第13-15页
    1.3 上装结构简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上装结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上装结构的主要特点第16页
    1.4 上装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上装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上装结构存在的问题第17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19页
2 上装结构力学特性的分析研究第19-33页
    2.1 基本假设第19页
    2.2 垃圾箱受力分布函数分析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垃圾压缩力分布函数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垃圾重力分布函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垃圾惯性力分布函数第23-24页
    2.3 推铲受力分布函数分析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三级油缸顶力分布函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推铲所受垃圾惯性力分布函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推铲所受垃圾压缩力分布函数第27页
    2.4 填装器受力分布函数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滑板油缸拉力分布函数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滑块压力分布函数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填装器所受垃圾压缩力分布函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翻转机构作用力分布函数第31-32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32-33页
3 上装结构的拓扑优化第33-69页
    3.1 上装结构拓扑优化理论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上装结构拓扑优化的材料插值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上装结构拓扑优化模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上装结构拓扑优化的优化准则算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上装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值过滤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上装结构拓扑优化的工程约束第41-43页
    3.2 ANSYS软件简介第43-44页
    3.3 垃圾箱拓扑优化分析第4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垃圾箱最危险工况的确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垃圾箱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垃圾箱内部的拓扑优化结果与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垃圾箱横截面的结构参数优化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垃圾箱外部框架的拓扑优化结果与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垃圾箱外部框架的结构优化第55-58页
    3.4 推铲拓扑优化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推铲最危险工况的确定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推铲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推铲的拓扑优化结果与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推铲支架的结构优化第61-62页
    3.5 填装器拓扑优化分析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填装器最危险工况的确定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填装器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填装器的拓扑优化结果与分析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填装器侧板上筋板的结构优化第65-67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67-69页
4 拓扑优化后上装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第69-78页
    4.1 横截面优化参数后垃圾箱的力学性能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4.2 外部框架优化设计后垃圾箱的力学性能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4.3 支架优化设计后推铲的力学性能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4.4 筋板优化设计后填装器的力学性能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77-78页
5 实验研究第78-85页
    5.1 垃圾箱的实验总体设计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原理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目的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实验步骤第79页
    5.2 实验仪器的选用和测试方案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仪器的选择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测试点的选择与贴片布置第80-82页
    5.3 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83-85页
6 总结与展望第85-87页
    6.1 研究工作总结第85-86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91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汽车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
下一篇:基于7S模型的SGMW企业文化建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