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卓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| 第5-6页 |
内容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3页 |
1.1 共情研究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1.1 共情的定义及其理论模型 | 第10-11页 |
1.1.2 共情的脑机制 | 第11-13页 |
1.2 共情的本种族偏好 | 第13-18页 |
1.2.1 共情的本种族偏好的发现 | 第13-14页 |
1.2.2 共情的本种族偏好的神经机制 | 第14-16页 |
1.2.3 对共情的本种族偏好的调制 | 第16-18页 |
1.3 熟悉度对共情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1.4 熟悉度对跨种族社会认知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1.4.1 面孔加工 | 第19-20页 |
1.4.2 种族偏好 | 第20-22页 |
1.5 问题的提出和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1 被试 | 第23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2.2.1 行为学图片材料 | 第23页 |
2.2.2 fMRI图片材料 | 第23-24页 |
2.2.3 内隐联想测验图片材料 | 第24页 |
2.3 实验流程 | 第24-26页 |
2.3.1 扫描前阶段 | 第24-25页 |
2.3.2 扫描阶段 | 第25-26页 |
2.3.3 扫描后阶段 | 第26页 |
2.4 数据采集 | 第26页 |
2.5 数据处理 | 第26-28页 |
2.5.1 预处理 | 第26页 |
2.5.2 全脑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5.3 感兴趣区域(ROI)分析 | 第27页 |
2.5.4 相关分析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结果 | 第28-35页 |
3.1 特质测量 | 第28页 |
3.2 行为学结果 | 第28页 |
3.3 fMRI结果 | 第28-35页 |
3.3.1 全脑结果 | 第28-31页 |
3.3.2 ROI结果 | 第31-34页 |
3.3.3 相关结果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35-41页 |
4.1 杏仁核对熟悉和不熟悉的外种族成员的反应差异 | 第35-37页 |
4.2 跨种族共情的一般神经反应 | 第37页 |
4.3 对熟悉的外种族成员的共情神经反应 | 第37-39页 |
4.4 对不熟悉的外种族成员的共情神经反应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5.1 结论 | 第41页 |
5.2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41-42页 |
5.3 本研究的局限 | 第42页 |
5.4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3页 |
后记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