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财务管理论文

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--以Z公司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特色第17-19页
第2章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9-24页
    2.1 财务风险的基础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财务风险的界定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财务风险的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财务风险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2.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财务风险识别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财务风险评价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财务风险控制第22-24页
第3章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第24-31页
    3.1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第24-25页
    3.2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特点及现状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筹资风险的特点及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投资风险的特点及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资金回收风险的特点及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收益分配风险的特点及现状第28-29页
    3.3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企业外部因素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企业内部因素分析第29-31页
第4章 Z公司财务风险分析第31-55页
    4.1 Z公司基本情况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Z公司简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Z公司财务状况第31-36页
    4.2 Z公司财务风险指标分析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4.3 Z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筹资风险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营运资金风险第44-45页
    4.4 Z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Z-score模型指标的确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Z值评分模型的应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Z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结果第47页
    4.5 Z公司行业内财务风险评估比较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偿债能力对比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营运能力对比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现金质量对比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盈利及发展能力对比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行业内财务风险评估比较总结第52页
    4.6 Z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外部因素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内部因素分析第53-55页
第5章 Z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第55-59页
    5.1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树立全员财务风险意识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第55-56页
    5.2 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拓宽筹资渠道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提升短期偿债能力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合理降低再筹资风险第56-57页
    5.3 营运资金风险的控制措施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建设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健全应收账款分析体系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建立应收账款绩效考核机制第58-59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9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附录第64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研究--以中国二重债务重组为例
下一篇:企业飞行员人力资源会计研究--以E航空公司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