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导论 | 第11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及评论 | 第12-14页 |
1.2.1 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从公共财政的城市偏向角度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 论文的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1.4.1 本文的难点 | 第15页 |
1.4.2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2 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与城市偏向理论 | 第17-21页 |
2.1 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 | 第17页 |
2.2 城市偏向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3 我国城市偏向的公共财政制度 | 第18-21页 |
3 城市偏向的公共财政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| 第21-29页 |
3.1 公共财政调节分配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3.1.1 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| 第21页 |
3.1.2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 | 第21-22页 |
3.1.3 贫困陷阱理论 | 第22-23页 |
3.1.4 财政的一个职能是调节收入分配 | 第23页 |
3.2 公共财政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分析 | 第23-29页 |
3.2.1 基础教育支出和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2.2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| 第25页 |
3.2.3 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2.4 基础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| 第27-29页 |
4 城市偏向的公共财政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| 第29-38页 |
4.1 计量模型、指标选择和数据说明 | 第29-33页 |
4.1.1 计量模型和指标选择 | 第29-33页 |
4.1.2 数据说明 | 第33页 |
4.2 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估计 | 第33-34页 |
4.3 动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 | 第34-38页 |
4.3.1 仅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阶滞后项视为内生的结果 | 第35-36页 |
4.3.2 进一步将财政支出变量视为内生的估计结果 | 第36-38页 |
5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38-42页 |
5.1 结论 | 第38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38-42页 |
5.2.1 增加财政的支农支出、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| 第38-39页 |
5.2.2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| 第39-40页 |
5.2.3 调整财政支出方向,增加对科教文卫的投入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4-45页 |
附表:城乡收入差距原始数据 | 第45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