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 信息视角下的认知机制 | 第16-21页 |
一、认知发生的作用要素 | 第16-17页 |
二、认知过程 | 第17-18页 |
1. 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与理解 | 第17-18页 |
2. 对主观心理的认识与理解 | 第18页 |
三、认知与交互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功能与形式 | 第21-26页 |
一、认知视域下的物联网技术 | 第21-24页 |
1.物联网技术的认知模式 | 第21-22页 |
2.技术认知的涵义 | 第22-24页 |
二、物联网技术对认知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1.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认知 | 第24-25页 |
2.技术认知形式的设计理念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物联网技术认知的特点 | 第26-42页 |
一、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化 | 第26-30页 |
1.重要转向——信息化 | 第26-27页 |
2.可视化信息与感知技术——以二维码(QR codes)为例 | 第27-29页 |
3.信息化与实践应用 | 第29-30页 |
二、交互反馈与过程控制 | 第30-35页 |
1.交互与反馈 | 第30-31页 |
2.量化控制 | 第31-33页 |
3.认识过程中的控制因素 | 第33-35页 |
三、分析预测与平台应用 | 第35-42页 |
1.平台的建构与应用 | 第35-37页 |
2.分析预测的具体实践 | 第37-42页 |
第四章 对物联网技术的反思 | 第42-47页 |
一、物联网技术与人类社会 | 第42-44页 |
二、信息资源分配与权利公平 | 第44-45页 |
三、人工智能对人-物、物-物关系的启发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