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1 全球化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发展 | 第11-13页 |
1.1.2 绿色医院是医院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| 第13页 |
1.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7页 |
1.2.1 我国医院建筑现状及问题 | 第13-16页 |
1.2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3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3.1 国外绿色医院研究概况 | 第17-18页 |
1.3.2 国内绿色医院研究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4 课题研究对象及内容 | 第19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5.1 文献研究 | 第19页 |
1.5.2 类比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5.3 资料分析 | 第20页 |
1.5.4 工程实践 | 第20-21页 |
1.6 研究框架 | 第21-22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2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体系 | 第23-35页 |
2.1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目标 | 第23-25页 |
2.1.1 概念 | 第23页 |
2.1.2 目标 | 第23-25页 |
2.2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理论框架 | 第25页 |
2.3 绿色医院建筑体系的组成与结构 | 第25-30页 |
2.3.1 社会科学 | 第27页 |
2.3.2 技术科学 | 第27-28页 |
2.3.3 空间形态与功能 | 第28-29页 |
2.3.4 经济效益 | 第29-30页 |
2.3.5 生态环境 | 第30页 |
2.4 绿色医疗建筑设计的原则 | 第30-35页 |
2.4.1 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 | 第30-31页 |
2.4.2 综合效益最大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2.4.3 本土化原则 | 第32-33页 |
2.4.4 目标体系优化原则 | 第33-35页 |
3 国内外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实例研究 | 第35-49页 |
3.1 案例选取 | 第35页 |
3.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儿童医院 | 第35-38页 |
3.2.1 项目概况 | 第35页 |
3.2.2 绿色设计方法特点 | 第35-38页 |
3.3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 | 第38-41页 |
3.3.1 项目概况 | 第38页 |
3.3.2 绿色设计方法特点 | 第38-41页 |
3.4 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| 第41-44页 |
3.4.1 项目概况 | 第41-42页 |
3.4.2 绿色设计手法特点 | 第42-44页 |
3.5 解放军 301 医院海南分院 | 第44-47页 |
3.5.1 项目概况 | 第44-45页 |
3.5.2 绿色设计手法特点 | 第45-4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4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方法 | 第49-71页 |
4.1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总体原则 | 第49-51页 |
4.1.1 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协调 | 第49-50页 |
4.1.2 健康舒适,人性化 | 第50页 |
4.1.3 资源、能源的节约和合理配置 | 第50-51页 |
4.2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方法 | 第51-69页 |
4.2.1 设计前期合理统筹和基地合理选择 | 第51-55页 |
4.2.2 场地设计、室内外空间设计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| 第55-60页 |
4.2.3 便捷合理的交通组织及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| 第60-62页 |
4.2.4 资源的合理配置 | 第62-64页 |
4.2.5 智能化系统的运用 | 第64-65页 |
4.2.6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| 第65-66页 |
4.2.7 绿色建材使用及细部设计 | 第66-6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5 实践设计研究:兰大二院医疗综合楼 | 第71-113页 |
5.1 项目概况与项目设计规模 | 第71-73页 |
5.1.1 基地现状 | 第71页 |
5.1.2 设计规模 | 第71-73页 |
5.1.3 经济技术指标 | 第73页 |
5.2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| 第73-97页 |
5.2.1 功能区分流,保证效率和安全 | 第73-75页 |
5.2.2 建筑形体的“绿色建构” | 第75-76页 |
5.2.3 合理的院区规划及场地设计 | 第76-79页 |
5.2.4 合理配置的院区功能布局 | 第79页 |
5.2.5 立体的交通体系及便捷优化的功能流线 | 第79-85页 |
5.2.6 整合医疗功能,优化医疗格局 | 第85-93页 |
5.2.7 建筑形体与绿色结构的有机结合 | 第93-94页 |
5.2.8 绿色的室外环境及细部设计 | 第94-97页 |
5.3 绿色建筑技术运用 | 第97-113页 |
5.3.1 室外环境 | 第97-100页 |
5.3.2 污物控制措施 | 第100-102页 |
5.3.3 节能能耗计算设计 | 第102-106页 |
5.3.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| 第106-110页 |
5.3.5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| 第110页 |
5.3.6 室内环境质量 | 第110-111页 |
5.3.7 空气质量 | 第111页 |
5.3.8 无障碍设计 | 第111-113页 |
6 结论 | 第113-115页 |
6.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113页 |
6.2 有待继续研究问题 | 第113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1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21-127页 |
附录 | 第127-151页 |
附录一 | 第127-132页 |
附录二 | 第132-139页 |
附录三 | 第139-142页 |
附录四 | 第142-1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工作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