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主要符号说明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1.2 干线协调控制的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干线协调控制理论基础 | 第15-21页 |
2.1 干线协调控制基本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2 两种协调控制方式 | 第17-18页 |
2.3 实现干线协调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 | 第18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干线交叉口延误模型的建立 | 第21-35页 |
3.1 车辆在信号交叉口产生延误的原因 | 第21-23页 |
3.2 延误模型的目的与假设条件 | 第23-24页 |
3.3 延误模型的建立 | 第24-32页 |
3.3.1 车队头车受阻延误模型 | 第25-27页 |
3.3.2 车队非头车受阻延误模型 | 第27-32页 |
3.4 目标函数的求解 | 第32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仿真实验与方案对比 | 第35-55页 |
4.1 研究对象的描述 | 第35-36页 |
4.2 研究范围内的道路交通调查 | 第36-37页 |
4.2.1 干线路段现状调查 | 第36-37页 |
4.2.2 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 | 第37页 |
4.3 干线协调控制Vissim仿真实验 | 第37-54页 |
4.3.1 仿真说明与方案的确定 | 第38-42页 |
4.3.2 仿真过程 | 第42-44页 |
4.3.3 单点信号控制与干线协调控制仿真方案对比 | 第44-46页 |
4.3.4 干线协调控制方案的对比 | 第46-53页 |
4.3.5 仿真结论 | 第53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8页 |
5.1 主要工作总结 | 第55-56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56页 |
5.3 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A 八种信号控制方案Vissim输出结果截图 | 第61-69页 |
附录B 八种信号控制方案Vissim输出结果图 | 第69-77页 |
附录C 研究区域道路断面图 | 第77-78页 |
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