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论新课程下历史学科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
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部分:引言 | 第11-20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3页 |
1、新课程改革呼唤研究性学习 | 第11-12页 |
2、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| 第13-20页 |
1、几种不同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6页 |
2、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| 第16-17页 |
3、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4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部分:不同形式的课堂内研究性学习 | 第20-36页 |
一、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| 第20-21页 |
1、基本特征 | 第20页 |
2、教学目标 | 第20-21页 |
3、操作策略 | 第21页 |
二、以人物扮演为特征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| 第21-22页 |
1、基本特征 | 第21页 |
2、教学目标 | 第21-22页 |
3、具体操作策略 | 第22页 |
三、以小组讨论为特征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| 第22-24页 |
1、基本特征 | 第23页 |
2、教学目标 | 第23-24页 |
3、具体操作策略 | 第24页 |
四、以材料教学为特征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| 第24-27页 |
1、基本特征 | 第24页 |
2、教学达成的目标 | 第24-25页 |
3、操作策略 | 第25-27页 |
五、以问题教学为特征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| 第27-31页 |
1、基本特征 | 第27-28页 |
2、问题来源 | 第28-30页 |
3、操作策略 | 第30-31页 |
六、以辩论为特征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| 第31-36页 |
1、基本特征 | 第31页 |
2、辩论核心题目的来源 | 第31-33页 |
3、操作策略 | 第33-34页 |
4、教师所起作用 | 第34-36页 |
第三部分:结束语——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再思考 | 第36-38页 |
一、对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的反思 | 第36页 |
1、把研究性学习专家化 | 第36页 |
2、把研究性学习学科化 | 第36页 |
3、过度推崇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| 第36页 |
二、结论 | 第36-38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