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写词(Abbreviation) | 第9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1.1 水稻常见虫害 | 第12-14页 |
1.1.1 稻飞虱 | 第12-13页 |
1.1.2 水稻螟虫 | 第13页 |
1.1.3 稻纵卷叶螟 | 第13-14页 |
1.2 水稻抗虫基因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1 植物外源凝集素基因 | 第14-15页 |
1.2.2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| 第15页 |
1.2.3 Bt基因(苏云金芽胞杆菌) | 第15-17页 |
1.3 水稻基因工程育种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4 转Bt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1.5 转Bt抗虫基因水稻安全性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5.1 转Bt抗虫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 | 第19-20页 |
1.5.2 转Bt抗虫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 | 第20页 |
1.6 转Bt抗虫基因水稻对重金属镉(Cd)的富集积累 | 第20-21页 |
1.7 本试验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7.1 三种新型Bt抗虫基因水稻的获得 | 第21页 |
1.7.2 转基因水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 | 第21-22页 |
2 三种新型Bt抗虫基因水稻的获得 | 第22-3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2-25页 |
2.1.1 供试水稻品种 | 第22页 |
2.1.2 菌株和质粒 | 第22页 |
2.1.3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1.4 培养基 | 第23-24页 |
2.1.5 重要仪器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5-30页 |
2.2.1 载体的构建 | 第25页 |
2.2.2 重组质粒的提取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2.3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 | 第26页 |
2.2.4 农杆菌的遗传转化 | 第26-28页 |
2.2.5 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| 第28页 |
2.2.6 转基因植株的炼苗和移栽 | 第28页 |
2.2.7 转基因水稻叶片基因组DNA提取(CTAB法) | 第28-29页 |
2.2.8 转基因再生植株潮霉素基因的检测 | 第29-30页 |
2.2.9 转基因再生植株目的基因的检测 | 第30页 |
3 转Bt基因Cry30Fa/高代水稻对镉胁迫的响应 | 第30-37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30-33页 |
3.1.1 供试水稻品种 | 第30-31页 |
3.1.2 供试土壤 | 第31页 |
3.1.3 供试肥料 | 第31-32页 |
3.1.4 试验设计 | 第32页 |
3.1.5 重要仪器设备 | 第32-33页 |
3.1.6 主要化学试剂 | 第33页 |
3.2 测定指标及方法 | 第33-36页 |
3.2.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| 第33-35页 |
3.2.2 水稻生长发育及各生物量的测定 | 第35页 |
3.2.3 水稻各组织器官镉含量的测定 | 第35页 |
3.2.4 水稻种子萌发统计 | 第35-36页 |
3.2.5 水稻几种生理指标的测定 | 第36页 |
3.3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58页 |
4.1 3个新型Bt基因密码子优化 | 第37-39页 |
4.2 含选择标记的新型Bt基因农杆菌转化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| 第39-41页 |
4.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,将外源基因Cry2Ag1、Cry30Ga1、Cry54Ab1导入R818 | 第41-42页 |
4.3.1 籼性水稻R818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获得 | 第41页 |
4.3.2 农杆菌介导的转新型Bt基因籼性水稻的获得 | 第41-42页 |
4.4 T_0代转基因抗性植株的检测 | 第42-46页 |
4.4.1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| 第42-45页 |
4.4.2 T_0代转基因植株潮霉素抗性检测 | 第45-46页 |
4.5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| 第46页 |
4.6 重金属镉胁迫对转Cry30Fa/基因水稻幼苗的影响 | 第46-53页 |
4.6.1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6.2 镉胁迫对转Bt基因水稻幼苗株高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6.3 镉胁迫对转Bt基因水稻幼苗最长根长的影响 | 第48页 |
4.6.4 镉胁迫对转Bt基因水稻幼苗不同组织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6.5 镉胁迫下转Bt基因水稻幼苗不同组织器官对镉的富集吸收 | 第50-53页 |
4.7 重金属镉胁迫对转Bt基因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8 重金属镉胁迫下转Bt基因水稻幼苗各生化指标的测定 | 第55-58页 |
4.8.1 重金属镉胁迫下转Bt基因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 | 第55-56页 |
4.8.2 重金属镉胁迫下转Bt基因水稻幼苗的丙二醛(MDA)含量 | 第56-58页 |
5 讨论 | 第58-60页 |
5.1 新型杀虫基因Cry2Ag1、Cry30Ga/和Cry54Ab1的实际应用性 | 第58页 |
5.2 双T载体共转化获得去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的效率分析 | 第58-59页 |
5.3 转Bt基因水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响应 | 第59-60页 |
6 后续研究的设想 | 第60-61页 |
6.1 转3个新型Bt基因水稻的研究展望 | 第60页 |
6.2 重金属镉对转Bt基因水稻胁迫的研究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3页 |
附录一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