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西北高原披碱草属天然杂种的染色体组组成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.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1.1 小麦族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2 披碱草属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3 小麦族天然杂种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4 天然杂种染色体组组成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4.1 形态学分析 | 第13-14页 |
1.4.2 细胞学分析 | 第14-15页 |
1.4.3 原位杂交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5 立题依据 | 第16-17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2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7-1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2.1 形态指标测定 | 第18页 |
2.2.2 育性分析 | 第18页 |
2.2.3 根尖有丝分裂观察 | 第18-19页 |
2.2.4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| 第19页 |
2.2.5 基因组原位杂交 | 第19-22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5页 |
3.1 生物学性状观察 | 第22-26页 |
3.2 天然杂种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观察 | 第26-27页 |
3.3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观察 | 第27-30页 |
3.4 基因组原位杂交 | 第30-35页 |
3.4.1 五倍体天然杂种GISH结果 | 第30-33页 |
3.4.2 四倍体天然杂种GISH结果 | 第33-35页 |
4. 讨论 | 第35-36页 |
4.1 天然杂种的染色体组组成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 天然杂种可能的亲本来源 | 第36页 |
5. 结论 | 第36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