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7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气溶胶直接效应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气溶胶间接效应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沙尘气溶胶的传输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仪器和数据 | 第15-25页 |
2.1 CALIPSO卫星 | 第15-20页 |
2.1.1 CALIOP(The Cloud-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) | 第15-17页 |
2.1.2 CALIOP算法介绍 | 第17-20页 |
2.2 MODIS(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) | 第20-22页 |
2.3 MISR(the Multi-angle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) | 第22-23页 |
2.4 OMI(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| 第23-24页 |
2.5 ECMWF-Interim资料 | 第2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中国地区沙尘发生频率的统计与分析 | 第25-33页 |
3.1 沙尘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 | 第25-29页 |
3.2 沙尘发生频率的垂直分布 | 第29-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 | 第33-49页 |
4.1 CALIPSO、MISR、MODIS的光学厚度对比 | 第33-35页 |
4.2 沙尘光学厚度 | 第35-38页 |
4.3 气溶胶组成比例 | 第38-40页 |
4.4 沙尘消光系数 | 第40-42页 |
4.5 Angstrom指数 | 第42-44页 |
4.6 沙尘退偏比和色比 | 第44-4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| 第49-53页 |
5.1 论文总结 | 第49-51页 |
5.2 未来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8-59页 |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