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坪子山滑坡的稳定性分析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1 定性分析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2.2 定量和半定量分析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2.3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、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坪子山滑坡的区域概况 | 第20-27页 |
2.1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| 第20-22页 |
2.1.1 位置与交通 | 第20页 |
2.1.2 气象、水文 | 第20-22页 |
2.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| 第22-26页 |
2.2.1 地形地貌 | 第22页 |
2.2.2 地层岩性 | 第22-23页 |
2.2.3 地质构造与地震 | 第23-25页 |
2.2.4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5-26页 |
2.3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| 第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坪子山滑坡基本特征及地质分析 | 第27-36页 |
3.1 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| 第27页 |
3.2 滑坡基本特征 | 第27-33页 |
3.2.1 滑坡区形态及边界特征 | 第27-28页 |
3.2.2 滑坡变形特征 | 第28-31页 |
3.2.3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| 第31-32页 |
3.2.4 滑带土基本特征 | 第32页 |
3.2.5 滑坡危害对象 | 第32-33页 |
3.3 形成机制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1 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 | 第33页 |
3.3.2 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| 第33页 |
3.3.3 坪子山滑坡影响因素 | 第33-34页 |
3.4 破坏模式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4.1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| 第34页 |
3.4.2 坪子山滑坡宏观判断 | 第34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坪子山滑坡岩土体参数的概率分布 | 第36-58页 |
4.1 坪子山滑坡岩土体性质状况概述 | 第36-37页 |
4.2 岩土体性质的概率建模 | 第37-41页 |
4.2.1 粘聚力内在不确定性的建模 | 第38-39页 |
4.2.2 粘聚力的概率密度函数(PDF) | 第39页 |
4.2.3 贝叶斯框架 | 第39-41页 |
4.3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 | 第41-57页 |
4.3.1 常见的MCMCS算法 | 第42-43页 |
4.3.2 粘聚力c的马尔科夫链 | 第43-46页 |
4.3.3 粘聚力c的等效样本 | 第46-49页 |
4.3.4 工程现场数据的灵敏度检验 | 第49-52页 |
4.3.5 其它土体参数的概率表征 | 第52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坪子山滑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| 第58-75页 |
5.1 滑坡状态功能函数以及可靠度方法的选择 | 第59-60页 |
5.2 滑坡滑面的失稳概率 | 第60-66页 |
5.3 滑坡失稳概率分析 | 第66-74页 |
5.3.1 假设检验 | 第66-67页 |
5.3.2 贝叶斯分析 | 第67页 |
5.3.3 坪子山滑坡失稳概率分析 | 第67-7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附录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