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标、内容及关键性问题 | 第15-17页 |
1.2.1 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2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7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2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创新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文献述评 | 第21-29页 |
2.1 碳资产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 碳无形资产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3 碳无形资产评估研究进展 | 第24-27页 |
2.3.1 碳有形资产评估 | 第24-26页 |
2.3.2 碳无形资产评估研究进展 | 第26-27页 |
2.4 文献述评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研究 | 第29-50页 |
3.1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标准研究 | 第29-35页 |
3.1.1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标准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2 基于产生机理的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标准 | 第30-35页 |
3.2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路径研究 | 第35-49页 |
3.2.1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路径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.2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路径有效性验证 | 第36-47页 |
3.2.3 企业碳无形资产识别路径归纳 | 第47-4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企业碳无形资产评估思路研究 | 第50-62页 |
4.1 企业碳无形资产分类 | 第50-59页 |
4.1.1 企业直接碳无形资产与企业间接碳无形资产 | 第52-57页 |
4.1.2 企业碳无形资产通用分类图 | 第57-59页 |
4.2 企业碳无形资产分类评估思路 | 第59-6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企业直接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:消耗碳无形资产 | 第62-73页 |
5.1 评估原理 | 第62-65页 |
5.1.1 企业消耗碳无形资产范畴 | 第62-64页 |
5.1.2 企业消耗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来源及评估原理 | 第64-65页 |
5.2 实物期权视角下的企业消耗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| 第65-67页 |
5.2.1 评估方法 | 第65-66页 |
5.2.2 B-S模型参数重置 | 第66-67页 |
5.3 实例演算 | 第67-72页 |
5.3.1 案例概况 | 第67页 |
5.3.2 参数取值 | 第67-70页 |
5.3.3 评估值计算 | 第70-71页 |
5.3.4 扩展讨论 | 第71-7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6章 企业直接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:市场碳无形资产 | 第73-86页 |
6.1 评估原理 | 第73-77页 |
6.1.1 碳标签概念 | 第73-75页 |
6.1.2 价值来源分析及评估原理 | 第75-77页 |
6.2 问题提出 | 第77页 |
6.3 研究方法 | 第77-78页 |
6.4 变量选择与测量 | 第78-80页 |
6.4.1 变量选择 | 第78-80页 |
6.4.2 变量测量 | 第80页 |
6.5 基于EAM的实验设计 | 第80-81页 |
6.5.1 实验场景 | 第80页 |
6.5.2 实验方法及具体过程 | 第80-81页 |
6.6 数据处理及研究结果 | 第81-85页 |
6.6.1 数据概况 | 第81-83页 |
6.6.2 食品碳标签价值 | 第83页 |
6.6.3 食品碳标签价值的影响因素ɑ | 第83-85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7章 企业间接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| 第86-102页 |
7.1 评估原理和基本方法 | 第86-88页 |
7.1.1 评估原理 | 第86-87页 |
7.1.2 灰色关联分析法 | 第87-88页 |
7.2 一种新型灰色关联算法 | 第88-95页 |
7.2.1 邓氏关联度 | 第88-89页 |
7.2.2 面积关联度与斜率关联度 | 第89-91页 |
7.2.3 新灰色关联算法构建 | 第91-93页 |
7.2.4 新灰色关联算法有效性验证 | 第93-95页 |
7.3 基于新灰色关联算法的企业间接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 | 第95-101页 |
7.3.1 企业间接碳无形资产对直接碳无形资产贡献度定义 | 第95-96页 |
7.3.2 数据来源及处理 | 第96-98页 |
7.3.3 贡献度计算 | 第98-100页 |
7.3.4 评估公式及结果 | 第100-101页 |
7.4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结论 | 第102-107页 |
1.研究结论 | 第102-104页 |
2.管理实践及建议 | 第104-105页 |
3.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105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9页 |
附录 | 第119-128页 |
附录1:百果园碳标签水果支付意愿问卷设计 | 第119-120页 |
附录2:碳标签水果支付意愿调研原始数据 | 第120-12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