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5页 |
1.2.1 项目团队合作问题研究 | 第19-21页 |
1.2.2 跨组织合作创新问题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2.3 准市场组织下合作问题研究 | 第22-23页 |
1.2.4 亲缘利他合作问题 | 第23页 |
1.2.5 文献综述 | 第23-25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25-2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7-29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性 | 第29-31页 |
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| 第31-45页 |
2.1 准市场组织理论 | 第31-33页 |
2.1.1 准市场组织的界定 | 第31-32页 |
2.1.2 准市场组织的特征 | 第32页 |
2.1.3 准市场组织的分类 | 第32-33页 |
2.2 工程项目跨组织合作创新理论 | 第33-37页 |
2.2.1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 | 第33-34页 |
2.2.2 工程项目多主体合作创新 | 第34-37页 |
2.3 演化博弈理论与方法 | 第37-41页 |
2.3.1 传统博弈论的弊端和演化博弈论的兴起 | 第37-38页 |
2.3.2 演化博弈论的特点与演化稳定策略 | 第38-39页 |
2.3.3 演化博弈理论应用中的基本假设和限定 | 第39-40页 |
2.3.4 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算法框架 | 第40-41页 |
2.4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 | 第41-45页 |
2.4.1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的介绍 | 第41-42页 |
2.4.2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的流程 | 第42页 |
2.4.3 项目跨组织合作创新多主体建模的研究框架 | 第42-43页 |
2.4.4 不同仿真方法的比较及仿真工具的选择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准市场组织下跨组织合作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| 第45-52页 |
3.1 大型复杂项目组织结构的演变 | 第45-46页 |
3.2 基于亲缘关系的项目跨组织合作创新行为 | 第46-49页 |
3.3 存在两类工程承包商群体的合作创新行为 | 第49-50页 |
3.4 结语 | 第50-52页 |
第4章 H型准市场组织下亲缘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研究 | 第52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4.2 亲缘工程承包商合作创新行为的演化分析 | 第53-62页 |
4.2.1 演化博弈模型的场景设定 | 第53-55页 |
4.2.2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4.2.3 模型演化稳定策略的求解 | 第56-59页 |
4.2.4 演化分析结果的讨论 | 第59-62页 |
4.3 数值仿真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4 策略建议 | 第65-67页 |
第5章 考虑业主补贴的亲缘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研究 | 第67-82页 |
5.1 引言 | 第67-68页 |
5.2 考虑业主补贴的亲缘企业合作创新激励模型的构建 | 第68-71页 |
5.2.1 建模依据 | 第68-69页 |
5.2.2 基本假设 | 第69页 |
5.2.3 业主与工程承包商的效用函数 | 第69-71页 |
5.3 模型的仿真分析 | 第71-77页 |
5.3.1 初始参数及仿真规则的设定 | 第71-72页 |
5.3.2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72-77页 |
5.4 管理启示 | 第77-78页 |
5.5 案例研究 | 第78-82页 |
5.5.1 项目背景及组织结构 | 第78页 |
5.5.2 项目建设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及创新主体角色识别 | 第78-79页 |
5.5.3 NG高铁项目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| 第79-80页 |
5.5.4 NG高铁项目技术创新成效 | 第80-82页 |
第6章 存在亲缘企业的N型准市场主体间合作创新行为研究 | 第82-93页 |
6.1 引言 | 第82-83页 |
6.2 N型准市场组织下主体间合作创新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 | 第83-87页 |
6.2.1 模型的假设与构建 | 第83-85页 |
6.2.2 模型的求解 | 第85-87页 |
6.3 项目参与主体合作创新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7-91页 |
6.3.1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| 第87-89页 |
6.3.2 演化稳定因素分析 | 第89-91页 |
6.4 结论与策略建议 | 第91-93页 |
第7章 考虑横向竞争关系的两类工程承包商合作创新行为研究 | 第93-110页 |
7.1 引言 | 第93-95页 |
7.2 模型建立 | 第95-96页 |
7.3 模型分析 | 第96-103页 |
7.3.1 工程承包商能力不相同时的锦标赛和信用评价机制 | 第97-100页 |
7.3.2 工程承包商能力相同时的锦标赛和信用评价机制 | 第100-103页 |
7.4 结论与策略建议 | 第103-104页 |
7.5 案例研究 | 第104-110页 |
7.5.1 激励机制 | 第104-107页 |
7.5.3 案例分析 | 第107-11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10-113页 |
致谢 | 第113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