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强调对汉语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中文文摘第4-8页
第一章 综述第8-16页
    1.1 强调和焦点研究概述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0 强调的概念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标记词强调方式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强调和焦点的关联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焦点的概念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焦点和强调信息的加工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因果复句的概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因果复句的概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因果复句的类别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因果复句的实证研究第13-16页
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总体研究设计第16-18页
    2.1 问题提出第16页
    2.2 总体研究设计第16页
    2.3 研究意义第16-18页
第三章 强调在原因句时,强调对象对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(研究一)第18-30页
    3.1 实验目的第18页
    3.2 实验假设第18页
    3.3 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被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设计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实验程序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0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兴趣区眼动分析结果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兴趣区3统计结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兴趣区5统计结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兴趣区7统计结果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兴趣区8统计结果第25-26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26-30页
第四章 强调在结果句时,强调对象对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(研究二)第30-40页
    4.1 实验目的第30页
    4.2 实验假设第30页
    4.3 研究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被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验仪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实验设计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实验程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2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兴趣区眼动分析结果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兴趣区2统计结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兴趣区3统计结果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兴趣区6统计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兴趣区8统计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37-40页
第五章 原因句和结果句都具有强调时,强调对因果复句阅读的影响(研究三)第40-54页
    5.1 实验目的第40页
    5.2 研究假设第40页
    5.3 研究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被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实验仪器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实验材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实验设计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实验程序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41-42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兴趣区眼动分析结果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兴趣区3统计结果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兴趣区5统计结果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兴趣区8统计结果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兴趣区10统计结果第49-51页
    5.5 讨论第51-54页
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54-58页
    6.1 总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6.2 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 6.3 创新与不足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创新之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不足之处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-64页
致谢第64-66页
个人简历第66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方修辞学视角下“比尔·克林顿1998年北京大学演说”四汉译本的对比研究
下一篇:社群主义的正义观研究--从麦金太尔、桑德尔到沃尔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