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7页 |
1.1.1 行业发展带来的机位容量问题 | 第12-14页 |
1.1.2 机位占用冲突问题 | 第14-1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7-22页 |
1.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7页 |
1.3.1 提高机场运行水平 | 第22-23页 |
1.3.2 优化与完善机场总体规划工作 | 第23-24页 |
1.3.3 机位容量评估对高峰持续时段航班安排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1.3.4 机位容量评估对提高航班正常性的意义 | 第25-27页 |
1.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机位容量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8-40页 |
2.1 机位与航班之间的匹配关系影响分析 | 第28-33页 |
2.1.1 机位类型与数量 | 第28-30页 |
2.1.2 机型与数量 | 第30页 |
2.1.3 匹配关系分析 | 第30-33页 |
2.2 机位时间要素影响分析 | 第33-37页 |
2.2.1 机位最小间隔时间 | 第33-36页 |
2.2.2 机位的航班保障作业时间 | 第36页 |
2.2.3 机位缓冲时间 | 第36-37页 |
2.3 机位分配和调整策略影响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 跑滑结构影响分析 | 第38页 |
2.5 机位分区影响分析 | 第3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机位动态容量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40-100页 |
3.1 机场高峰时段确定方法研究 | 第40-51页 |
3.1.1 高峰流量、容量与高峰持续时间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1.2 高峰时段确定方法 | 第44-51页 |
3.2 时间要素确定方法 | 第51-67页 |
3.2.1 缓冲时间确定方法 | 第51-62页 |
3.2.2 机位最小间隔时间确定方法 | 第62-65页 |
3.2.3 飞机过站保障作业时间确定方法 | 第65-67页 |
3.3 以飞机等待时间限定值为目标的机位动态容量模型 | 第67-86页 |
3.3.1 飞机平均等待时间计算 | 第69-75页 |
3.3.2 八种计算方式的缓冲时间对应的概率计算 | 第75-85页 |
3.3.3 机位容量计算模型 | 第85-86页 |
3.4 实例分析 | 第86-98页 |
3.4.1 实例验证机场介绍 | 第86-94页 |
3.4.2 分析等待时间限定值 | 第94-96页 |
3.4.3 动态容量评估模型实例计算 | 第96-9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第四章 动态容量运行仿真 | 第100-109页 |
4.1 软件介绍 | 第100页 |
4.2 逻辑搭建与参数设置 | 第100-105页 |
4.3 动态容量仿真数据分析 | 第105-10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第五章 提高方法与措施 | 第109-121页 |
5.1 控制飞机进入机位的晚点时间 | 第109-110页 |
5.2 减少过站保障作业时间 | 第110页 |
5.3 完善的人员组织管理 | 第110-111页 |
5.4 基于网络计划飞机过站保障作业优化 | 第111-119页 |
5.4.1 过站保障作业的重要性 | 第111-112页 |
5.4.2 地面服务特点的分析 | 第112页 |
5.4.3 飞机地面服务的网络图 | 第112-114页 |
5.4.4 地面服务的优化 | 第114-117页 |
5.4.5 优化过程中的其它问题 | 第117-118页 |
5.4.6 协调控制流程分析 | 第118-11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1-123页 |
6.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6.2 研究工作展望 | 第122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2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28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