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燃汽轮机火焰筒制造工艺改进研究
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8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9页 |
| 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| 1.4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1.4.1 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| 第16页 |
| 1.4.2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6-17页 |
| 1.5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2 火焰筒工艺路线设计 | 第18-25页 |
| 2.1 LM公司火焰筒产品结构 | 第18页 |
| 2.2 火焰筒零件组成 | 第18-19页 |
| 2.3 火焰筒主体工艺设计 | 第19-22页 |
| 2.4 火焰筒主体加工难点 | 第22-23页 |
| 2.5 火焰筒组件工艺路线设计 | 第23页 |
| 2.6 火焰筒组件加工难点 | 第23-24页 |
| 2.7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3 火焰筒主体钣金成型工艺研究 | 第25-40页 |
| 3.1 钣金成型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3.2 火焰筒主体零件结构特点 | 第26页 |
| 3.3 材料主要性能 | 第26页 |
| 3.4 火焰筒主体成型工艺研究 | 第26-39页 |
| 3.4.1 火焰筒主体成型特点 | 第26-28页 |
| 3.4.2 冲压胀型模具结构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3.4.3 胀型前毛坯直径尺寸确定 | 第29-30页 |
| 3.4.4 胀型力的计算 | 第30页 |
| 3.4.5 改进前火焰筒成型工艺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3.4.6 改进后火焰筒成型工艺 | 第32-38页 |
| 3.4.7 改进后火焰筒成型效果 | 第38页 |
| 3.4.8 改进前后的异同 | 第38-39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4 火焰筒主体切削加工研究 | 第40-57页 |
| 4.1 火焰筒主体材料特性 | 第40页 |
| 4.2 火焰筒主体车加工研究 | 第40-45页 |
| 4.2.1 火焰筒主体改进前车加工工艺 | 第42-43页 |
| 4.2.2 改进后车加工路径 | 第43-45页 |
| 4.3 火焰筒主体铣加工研究 | 第45-49页 |
| 4.3.1 火焰筒主体原铣加工夹具结构 | 第46-47页 |
| 4.3.2 铣加工刀具选用 | 第47-49页 |
| 4.4 改进前工艺车铣加工问题 | 第49-50页 |
| 4.5 车铣加工问题改进方案 | 第50-55页 |
| 4.5.1 快换工装车加工部分结构 | 第50-51页 |
| 4.5.2 快换工装铣加工部分结构 | 第51-52页 |
| 4.5.3 快换工装主体部分结构 | 第52-53页 |
| 4.5.4 快换工装胀紧部分结构 | 第53-55页 |
| 4.6 改进后效果 | 第55页 |
| 4.7 改进前后的异同 | 第55-56页 |
| 4.8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5 火焰筒组件工艺研究 | 第57-65页 |
| 5.1 止动块设计要求 | 第57-58页 |
| 5.2 火焰筒组件改进前加工工艺 | 第58-60页 |
| 5.3 火焰筒组件改进前加工工艺问题 | 第60-61页 |
| 5.4 火焰筒组件工艺改进 | 第61-63页 |
| 5.5 火焰筒组件工艺改进效果 | 第63页 |
| 5.6 改进前后的异同 | 第63-64页 |
| 5.7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附录A 锥形筒展开毛料计算方法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