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海洋用全固态参比电极的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目前常用参比电极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1.2 海洋用全固态参比电极研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固态参比电极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2.2 银/氯化银固态参比电极 | 第14-16页 |
1.2.3 其它固态参比电极 | 第16页 |
1.3 海洋环境中的电化学体系 | 第16-18页 |
1.3.1 阴极保护系统 | 第17页 |
1.3.2 海洋电化学测试 | 第17-18页 |
1.4 深海全固态长效参比电极的研制 | 第18-20页 |
1.4.1 深海用全固态参比电极研制的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4.2 深海用全固态参比电极研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2 电极的制作 | 第20-28页 |
2.1 粉末压片法 | 第20页 |
2.2 粉末压片模具的制作 | 第20-21页 |
2.2.1 压片模具的制作要求 | 第20页 |
2.2.2 压片模具的设计 | 第20-21页 |
2.3 氯化银粉末的制备 | 第21-24页 |
2.3.1 室温固相化学反应 | 第21-22页 |
2.3.2 氯化银粉末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2.3.3 固相法、液相法制备的氯化银粉末对比 | 第23-24页 |
2.4 电极芯的制作 | 第24页 |
2.5 电极制作的工艺条件的选择 | 第24-28页 |
2.5.1 压制压力 | 第25-26页 |
2.5.2 组成 | 第26-28页 |
3 电极性能的测试 | 第28-51页 |
3.1 电极电位的稳定性 | 第28-32页 |
3.1.1 实验条件 | 第28页 |
3.1.2 电极电位的短期稳定性 | 第28-30页 |
3.1.3 电极电位的长期稳定性 | 第30-31页 |
3.1.4 与银/卤化银参比电极稳定性的对比 | 第31-32页 |
3.2 能斯特响应特性 | 第32-35页 |
3.2.1 概述 | 第32-33页 |
3.2.2 实验条件 | 第33页 |
3.2.3 数据处理 | 第33-35页 |
3.2.4 电极Nernst响应特性分析 | 第35页 |
3.3 温度响应特性 | 第35-38页 |
3.3.1 实验条件 | 第35页 |
3.3.2 数据处理 | 第35-36页 |
3.3.3 电极在3%NaCl溶液中的温度响应特性 | 第36-37页 |
3.3.4 电极在海水中的温度响应特性 | 第37-38页 |
3.4 海洋中干扰离子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4.1 海水的化学成分 | 第38-39页 |
3.4.2 Br-含量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4.3 SO42-含量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 长时间恒电流极化 | 第41-43页 |
3.5.1 极化 | 第41页 |
3.5.2 实验条件 | 第41-42页 |
3.5.3 长时间恒电流极化 | 第42-43页 |
3.6 水流流速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3.6.1 海水的流动 | 第43-44页 |
3.6.2 模拟水流实验装置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3.6.3 水流速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7 电化学阻抗实验 | 第46-51页 |
3.7.1 电化学阻抗谱方法 | 第46-47页 |
3.7.2 电极在静止和流动海水中的阻抗谱比较 | 第47-48页 |
3.7.3 电极在海水和3%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比较 | 第48-49页 |
3.7.4三 种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图对比 | 第49-50页 |
3.7.5 银/氯化银电极的界面信息和动力学参数 | 第50-51页 |
4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4.1 结论 | 第51-52页 |
4.2 展望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