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险驾驶刑法问题研究--从孙伟铭案、胡斌案切入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危险驾驶概念探究 | 第11-13页 |
二、危险驾驶刑法问题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三、危险驾驶刑法问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四、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我国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现状 | 第16-22页 |
一、我国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定罪现状 | 第16-20页 |
(一)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| 第16-18页 |
(二) 交通肇事罪 | 第18-20页 |
(三) 对危险驾驶行为定罪的难题 | 第20页 |
二、量刑现状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国外相关立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2-29页 |
一、大陆法系有关醉驾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2-25页 |
(一) 法国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2-23页 |
(二) 日本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3-24页 |
(三) 韩国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4-25页 |
二、英美法系有关醉驾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5-27页 |
(一) 英国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5-26页 |
(二) 美国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6-27页 |
(三) 新加坡的立法理念和相关立法 | 第27页 |
三、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在现行刑法框架内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理 | 第29-35页 |
一、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| 第29-30页 |
(一) 客观方面的区别 | 第29-30页 |
(二) 主观方面的区别 | 第30页 |
二、在现行刑法框架内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定罪 | 第30-33页 |
(一) 定罪原则 | 第30-31页 |
(二) 定罪依据 | 第31-33页 |
三、在现行刑法框架内对危险驾驶行为的量刑 | 第33-35页 |
(一) 量刑依据 | 第33页 |
(二) 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 | 第33-34页 |
(三) 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在我国刑法中增设危险驾驶罪的构想 | 第35-40页 |
一、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性 | 第35-36页 |
(一) 正确定罪量刑的需要 | 第35页 |
(二) 预防的需要 | 第35-36页 |
二、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可行性 | 第36-37页 |
三、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| 第37-38页 |
(一)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 | 第37页 |
(二)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 | 第37页 |
(三) 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 | 第37-38页 |
(四) 危险驾驶罪的客体 | 第38页 |
四、危险驾驶罪的刑罚设置构想 | 第38-39页 |
五、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罪名的关系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一: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