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导言 | 第8-12页 |
(一)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8-10页 |
(二) 选题意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2. 研究思路 | 第10页 |
3.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2-22页 |
(一) 同类型案件的不同判决 | 第12-17页 |
(二) 简评浙江省高院《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》 | 第17-22页 |
1. 司法解释还是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| 第17-19页 |
2. 《意见》出台的背景分析 | 第19-22页 |
二、交通肇事罪自首成立与否的理论支点 | 第22-31页 |
(一) 否定论的观点 | 第22-24页 |
(二) 肯定论的观点 | 第24-29页 |
(三) 折衷论的观点 | 第29-31页 |
三、导致争论产生的原因探析 | 第31-39页 |
(一) 刑法理论认识上的因素 | 第31-34页 |
1. 危险分配原则在交通肇事罪中的应用 | 第31-32页 |
2. 信赖原则在交通肇事罪中的适用 | 第32-34页 |
(二) 现行行政法与刑事法律的制度冲突 | 第34-35页 |
1. 行政法规中肇事后法定义务的评析 | 第34页 |
2. 刑法及司法解释中自首的认定问题 | 第34页 |
3. 二者是否存在冲突及协调问题 | 第34-35页 |
(三) 基于刑事政策的认识不同 | 第35-39页 |
1. 否定论者的认识 | 第35页 |
2. 肯定论者的认识 | 第35-36页 |
3. 我国目前酒后驾车肇事行为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| 第36-39页 |
四、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 | 第39-46页 |
(一) 交通肇事未逃逸的可成立自首 | 第39-42页 |
1. 基于自首的基本价值判断 | 第39页 |
2. 行政法上的义务不能改变刑法对自首的规定 | 第39-40页 |
3. 统一认定标准,满足司法实践需要 | 第40-41页 |
4. "宽严相济"刑事政策的要求 | 第41-42页 |
(二) 交通肇事自首的认定问题 | 第42-46页 |
1. 交通肇事后未逃逸的自首 | 第42页 |
2. 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的自首 | 第42-44页 |
3. 交通肇事罪的特别自首 | 第44页 |
4. 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处理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