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农产物化学加工工业论文--化学加工过程及设备论文--农产物化学加工论文

栀子系列色素的开发与研究
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1页
    1.1 天然食用色素概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天然色素的分类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天然色素的制备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国内外天然色素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天然色素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栀子色素概论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栀子资源及其分布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栀子系列色素概况第20-21页
    1.3 栀子蓝色素的研究进展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栀子蓝色素的反应机理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栀子蓝色素的制备及纯化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栀子蓝色素稳定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栀子蓝色素衍生物的制备第25-26页
    1.4 栀子红色素的研究进展第26-28页
    1.5 酶固定化的意义与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9-31页
第二章 栀子蓝色素制备工艺的研究第31-68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2.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仪器第32页
    2.3 试验方法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栀子蓝色素的制备工艺流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纤维素酶液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固定化酶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扫描电镜观察固定化纤维素表面形态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固定化率的测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固定化纤维素酶稳定性的测定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京尼平苷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制备栀子蓝色素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沉淀法纯化浓缩栀子蓝色素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1 色价的计算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2 色素生成率的测定及计算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3 HPLC 法分离栀子蓝色素第37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37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纤维素酶固定化条件的确定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稳定性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固定化纤维素酶在酶解京尼平苷中的应用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固定化纤维素酶制备栀子蓝色素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沉淀法纯化、浓缩栀子蓝色素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栀子蓝色素制备新工艺效果的表征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栀子蓝色素分子量的表征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栀子蓝色素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第63-67页
    2.5 结论第67-68页
第三章 栀子红色素制备工艺的研究第68-7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8页
    3.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材料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第68-69页
    3.3 试验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栀子红色素的制备工艺流程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制备栀子红色素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酸沉淀法纯化浓缩栀子红色素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色价的计算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色素生成率的测定及计算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分光光度法检测栀子红色素反应过程第70-71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固定化纤维素酶制备栀子红色素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酸沉淀法纯化浓缩栀子红色素第73-74页
    3.5 结论第74-75页
第四章 栀子红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第75-86页
    4.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材料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仪器第75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法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栀子红色素母液的配制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UV 光谱扫描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IR 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HPLC 检测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pH 稳定性试验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光稳定性试验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热稳定性试验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耐氧化还原稳定性试验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9 金属离子稳定性试验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0 对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试验第77-78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栀子红色素外观及溶解性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栀子红色素的UV、IR 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栀子红色素HPLC 检测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pH 对栀子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光照对栀子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加热对栀子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氧化剂还原剂对栀子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第83-84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84-86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-8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作品第97-98页
致谢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黑曲霉A09的F10、G11型木聚糖酶表达规律研究
下一篇:侧孢短芽孢杆菌产抗菌肽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抑菌性质的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