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内外冻土学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冻土处治对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主要技术思路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东北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沉降常用控制对策研究 | 第16-29页 |
2.1 多年冻土区路基病害调查分析 | 第16页 |
2.2 东北多年冻土区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措施调查分析 | 第16-22页 |
2.2.1 东北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措施调查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.2 黑龙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措施调查分析 | 第18-21页 |
2.2.3 内蒙古地区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对策 | 第21-22页 |
2.3 冻土区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措施优缺点分析 | 第22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博牙高速沿线冻土分布调查及试验路方案 | 第29-41页 |
3.1 博牙高速公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 | 第29-31页 |
3.1.1 博牙高速公路沿线气候条件 | 第29-30页 |
3.1.2 博牙高速沿线地质形态 | 第30-31页 |
3.1.3 博牙高速沿线地质条件 | 第31页 |
3.2 博牙高速公路沿线冻土调查 | 第31-34页 |
3.2.1 博牙高速公路沿线冻土分布调查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.2 博牙高速与国道 301 冻土分布情况对比 | 第33-34页 |
3.3 博牙高速公路试验段简介 | 第34-36页 |
3.4 试验段路基处治方案 | 第36-38页 |
3.5 温度及沉降观测方案 | 第38-3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冻土地区路基沉降预估研究 | 第41-62页 |
4.1 路基沉降预估方法 | 第41-49页 |
4.1.1 预估方法调查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1.2 灰色预估模型 GM(1,1) | 第42-45页 |
4.1.3 Pearl 型成长曲线预估 | 第45-49页 |
4.2 填方路基试验段沉降预估 | 第49-52页 |
4.2.1 应用 Pearl 型成长曲线预估 | 第49-51页 |
4.2.2 应用 GM(1,1)灰色模型预估 | 第51-52页 |
4.3 挖方路基试验段沉降预估 | 第52-55页 |
4.3.1 应用 Pearl 型成长曲线预估 | 第53-54页 |
4.3.2 应用 GM(1,1)灰色模型预估 | 第54-55页 |
4.4 填方与挖方路基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| 第55-61页 |
4.4.1 填方路基两种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4.2 挖方路基两种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岛状冻土路基温度观测分析 | 第62-71页 |
5.1 传感器的选定 | 第62-65页 |
5.1.1 传感器选定原则 | 第62-63页 |
5.1.2 温度、水分传感器的选定 | 第63-65页 |
5.2 试验仪器埋设 | 第65-66页 |
5.3 温度观测分析 | 第66-69页 |
5.3.1 有无 XPS 保温板路基温度对比 | 第66-67页 |
5.3.2 XPS 保温板上下路基温度对比 | 第67-68页 |
5.3.3 不同埋置深度 XPS 保温板下路基温度对比 | 第68-69页 |
5.4 含水量观测分析 | 第69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主要结论与进一步建议 | 第71-73页 |
主要结论 | 第71-72页 |
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科研及工作获奖情况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