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创新点 | 第4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目录 | 第11-15页 |
表目录 | 第15-16页 |
图目录 | 第16-17页 |
1 研究介绍 | 第17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8页 |
1.3 问题的提出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19-22页 |
2 来源国理论回顾与评述 | 第22-31页 |
2.1 来源国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2 来源国效应的相关研究 | 第23-27页 |
2.3 来源国效应的解释机制 | 第27-29页 |
2.4 已有关于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研究 | 第29-31页 |
2.4.1 内在信息与来源国效应的削弱 | 第29-30页 |
2.4.2 消费者评价模式对来源国效应的削弱研究 | 第30-31页 |
3 线索使用理论与多线索模型 | 第31-35页 |
3.1 线索 | 第31页 |
3.2 信息线索使用理论(Cue Utilization Theory) | 第31-32页 |
3.3 多线索模型和来源国效应 | 第32-35页 |
4 双系统模型与元认知文献综述 | 第35-45页 |
4.1 产品内在信息与来源国效应 | 第35-36页 |
4.2 刻板印象与双系统模型 | 第36-41页 |
4.2.1 刻板印象 | 第36-37页 |
4.2.2 双系统模型 | 第37-40页 |
4.2.3 启发式系统与来源国效应 | 第40-41页 |
4.3 元认知与分析式系统 | 第41-45页 |
4.3.1 元认知 | 第41-42页 |
4.3.2 直觉信心 | 第42页 |
4.3.3 元认知困难 | 第42-45页 |
5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 | 第45-56页 |
5.1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 | 第45-47页 |
5.1.1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的定义 | 第45-47页 |
5.2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偏好反转的解释机制 | 第47-56页 |
5.2.1 偏好反转 | 第47-49页 |
5.2.2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造成偏好反转的解释机制 | 第49-56页 |
6 研究问题一模型和假设演绎 | 第56-59页 |
6.1 分析式系统与来源国效应 | 第56页 |
6.2 认知负荷与分析式系统 | 第56-59页 |
7 研究问题一的实验 | 第59-80页 |
7.1 研究一 | 第60-63页 |
7.1.1 刺激物与实验设计 | 第60-61页 |
7.1.2 操纵检验 | 第61页 |
7.1.3 变量测量 | 第61-62页 |
7.1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3页 |
7.2 研究二 | 第63-72页 |
7.2.1 实验一 | 第63-67页 |
7.2.2 实验二 | 第67-70页 |
7.2.3 实验三 | 第70-72页 |
7.3 研究三 | 第72-77页 |
7.3.1 实验一 | 第73-74页 |
7.3.2 实验二 | 第74-76页 |
7.3.3 实验三 | 第76-77页 |
7.4 结果分析和讨论 | 第77-80页 |
8 研究问题二的模型和假设演绎 | 第80-88页 |
8.1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及其解释机制 | 第80-81页 |
8.2 不同情景下的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 | 第81-86页 |
8.2.1 属性类型不一致情景 | 第83-84页 |
8.2.2 属性类型一致性情景 | 第84-86页 |
8.3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与品牌、价格和来源国 | 第86-88页 |
8.3.1 来源国与价格 | 第86页 |
8.3.2 来源国与品牌 | 第86-88页 |
9 研究问题二的实验 | 第88-103页 |
9.1 研究一 | 第88-93页 |
9.1.1 实验一 | 第88-90页 |
9.1.2 实验二 | 第90-93页 |
9.2 研究二 | 第93-100页 |
9.2.1 实验一 | 第93-96页 |
9.2.2 实验二 | 第96-98页 |
9.2.3 实验三 | 第98-100页 |
9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0-103页 |
9.3.1 联合-分离模式与来源国效应 | 第100-101页 |
9.3.2 对联合-分离模式偏好反转的解释机制的探讨 | 第101-103页 |
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103-111页 |
10.1 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103-106页 |
10.1.1 产品信息呈现与来源国效应的削弱 | 第103页 |
10.1.2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与来源国效应 | 第103-106页 |
10.2 管理意义 | 第106-108页 |
10.2.1 产品呈现方式与来源国效应的管理意义 | 第107页 |
10.2.2 联合-分离评价模式的管理意义 | 第107-108页 |
10.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| 第108-111页 |
10.3.1 研究局限 | 第108-109页 |
10.3.2 未来研究方向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9页 |
附录:问卷与量表 | 第119-137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37-138页 |
后记 | 第138-139页 |
附件 | 第139-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