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相关的基本理论 | 第11-18页 |
1.1 公司法人人格 | 第11-13页 |
1.1.1 公司人格独立理论 | 第11页 |
1.1.2 股东有限责任理论 | 第11-12页 |
1.1.3 公司法人制度的缺陷 | 第12-13页 |
1.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及法律特征 | 第13-15页 |
1.2.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1.2.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3 确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| 第15-18页 |
第2章 国外审判实践中揭开规则运用的比较考察 | 第18-24页 |
2.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外适用的司法案例 | 第18-19页 |
2.1.1 Walkovszky V.Carlton 案 | 第18页 |
2.1.2 Arnold V.Phillips 案 | 第18-19页 |
2.1.3 日本法人人格否认首例 | 第19页 |
2.2 从不同视角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各国的适用 | 第19-24页 |
2.2.1 美国 | 第19-21页 |
2.2.2 英国 | 第21页 |
2.2.3 德国 | 第21-22页 |
2.2.4 日本 | 第22页 |
2.2.5 比较分析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| 第24-36页 |
3.1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适用的构成要件 | 第24-28页 |
3.1.1 案例简析 | 第24-25页 |
3.1.2 前提要件 | 第25页 |
3.1.3 主体要件 | 第25-26页 |
3.1.4 行为要件 | 第26-27页 |
3.1.5 结果要件 | 第27-28页 |
3.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情形 | 第28-32页 |
3.2.1 公司人格形骸化 | 第28-30页 |
3.2.2 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契约义务或实施侵权行为 | 第30-31页 |
3.2.3 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定义务 | 第31-32页 |
3.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适用的基本规则 | 第32-34页 |
3.3.1 仅在具体个案中否认 | 第32-33页 |
3.3.2 不得滥用原则 | 第33页 |
3.3.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应当通过诉讼适用 | 第33-34页 |
3.4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后果 | 第34-36页 |
3.4.1 公司人格否认适用对公司的后果 | 第34页 |
3.4.2 公司人格否认适用对股东的后果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构想 | 第36-45页 |
4.1 公司法人格否认诉讼程序的运作 | 第36-42页 |
4.1.1 管辖法院 | 第36-37页 |
4.1.2 案由 | 第37-38页 |
4.1.3 诉讼当事人 | 第38-39页 |
4.1.4 举证责任的分配 | 第39-40页 |
4.1.5 判决的效力 | 第40-41页 |
4.1.6 适用的审判程序 | 第41-42页 |
4.2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限制 | 第42-43页 |
4.2.1 对公司内部援引该制度的请求权加于限制 | 第42页 |
4.2.2 对层层揭开公司面纱的限制 | 第42-43页 |
4.3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完善的其他问题 | 第43-45页 |
4.3.1 通过公司人格否认加强公司社会责任 | 第43页 |
4.3.2 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审判实践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