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路基、路面工程论文--路基工程论文

临河过境高速公路利用风积沙处理不良路基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针对于风积砂路用性能的研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针对于软弱路基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研究第10-14页
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第14-16页
    2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2.2 实施方案第14-15页
    2.3 主要技术路线第15-16页
第三章 临河过境高速公路概况第16-21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16页
    3.2 道路沿线自然条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地形地貌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沿线气候第17-18页
    3.3 地层与岩性地质评价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地层岩性及构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工程地质评价第18-19页
    3.4 不良地基成因第19-20页
    3.5 临河过境高速公路路基地基不良地质勘探特征小结第20-21页
第四章 临河过境高速公路不良地质路段风积沙的物理力学特性第21-42页
    4.1 物理特性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颗粒组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物理参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试验结果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颗粒比重、相对密度和自然休止角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水理性质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4.2 击实特性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概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击实试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振动试验第28-33页
    4.3 河套地区风积沙的静力特性及强度与变形规律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概述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压缩试验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CBR 试验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回弹模量第37-40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物理特性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CBR 试验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回弹模量试验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压缩试验第41-42页
第五章 临河过境高速公路不良地质路段地基处理技术第42-46页
    5.1 不良地基处理技术概述第42页
    5.2 基底铺设风积沙垫层处理方案及施工工艺第42-43页
    5.3 基底其他处理技术施工工艺简介第43-44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44-46页
第六章 临河过境高速公路试验段路基沉降观测第46-73页
    6.1 观测目的第46页
    6.2 试验段路段观测断面的位置及工作仪标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地表竖向位移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地表水平位移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监测基准第48页
    6.3 观测方案及数据处理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观测断面沉降板位置设置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观测技术与精度要求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观测周期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沉降动态控制第51-58页
    6.4 沉降与稳定观测数据记录第58页
    6.5 试验段沉降检测及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8-72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72-73页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3-75页
    7.1 主要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7.2 几点建议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inux机群环境下并行蚁群优化算法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通化至丹东高速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试验路结构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