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绿色消费观的由来 | 第12-17页 |
第一节 绿色消费观的理论渊源 | 第12-15页 |
一、 绿色消费观的国内渊源 | 第12-14页 |
二、 绿色消费观的国外渊源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绿色消费观的含义和实质 | 第15-17页 |
一、 绿色消费观的含义 | 第15-16页 |
二、 绿色消费观的实质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| 第17-20页 |
一、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 | 第17-18页 |
二、 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0-24页 |
一、 社会因素 | 第20-21页 |
二、 学校因素 | 第21-22页 |
三、 家庭因素 | 第22-23页 |
四、 大学生自身因素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的时代价值分析 | 第24-27页 |
第一节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| 第24页 |
第二节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推动“三型”校园的建设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| 第25-26页 |
第四节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教育原则 | 第27-31页 |
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原则 | 第27页 |
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9页 |
第五节 自主选择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9-31页 |
第五章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的措施 | 第31-38页 |
第一节 国家加强宏观引导,倡导绿色消费 | 第31-33页 |
一、 加大宣传力度,使绿色消费观深入人心 | 第31页 |
二、 健全教育体系,使绿色消费观教育系统化 | 第31-32页 |
三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使绿色消费观得到支撑 | 第32页 |
四、 完善政策规章,使绿色消费观的形成得到政策支持 | 第32-33页 |
五、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,使绿色消费观得以践行 | 第33页 |
第二节 学校采取有力措施,引导绿色消费 | 第33-35页 |
一、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,在知识传授中进行绿色消费观的引导 | 第33页 |
二、 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,在社团活动中加强绿色消费观的引导 | 第33-34页 |
三、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,在广泛交流中深化绿色消费观的引导 | 第34页 |
四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推动绿色消费观的引导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家庭积极加强教育,促进绿色消费 | 第35-36页 |
一、 父母做好表率,从小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习惯 | 第35页 |
二、 不过分溺爱孩子,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消费观 | 第35页 |
三、 加强与学校的联系,配合学校指导孩子的消费行为 | 第35-36页 |
第四节 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,践行绿色消费 | 第36-38页 |
一、 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,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| 第36页 |
二、 尽早确立人生目标,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| 第36页 |
三、 改变自身的消费结构,增加精神文化投入 | 第36-37页 |
四、 积极践行绿色消费观,做到“绿色消费由我做起” | 第37-38页 |
结论 | 第38-39页 |
注释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