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引言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本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2.1 本文结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 主要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2.1.1 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研究 | 第13页 |
2.1.2 私募股权投资的“认证作用”、“筛选监督作用”、“躁动效应”研究 | 第13-16页 |
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2.2.1 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研究 | 第16页 |
2.2.2 私募股权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7-18页 |
3 理论分析 | 第18-28页 |
3.1 私募股权投资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3.2 私募股权投资主要特点 | 第19-20页 |
3.3 私募股权投资参与主体 | 第20-22页 |
3.3.1 投资者 | 第21页 |
3.3.2 中间机构 | 第21-22页 |
3.3.3 被投资企业 | 第22页 |
3.4 私募股权投资运作流程 | 第22-24页 |
3.4.1 筹资阶段 | 第23页 |
3.4.2 投资阶段 | 第23-24页 |
3.4.3 退出阶段 | 第24页 |
3.5 私募股权投资的功能 | 第24-28页 |
3.5.1 私募股权投资能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,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| 第24-25页 |
3.5.2 私募股权投资有助于解决企业的委托-代理问题 | 第25-26页 |
3.5.3 私募股权投资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等方面支持,改善公司治理 | 第26-28页 |
4 私募股权投资的效应实证研究 | 第28-53页 |
4.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| 第28-30页 |
4.1.1 样本选择 | 第28-30页 |
4.1.2 数据来源 | 第30页 |
4.2 研究假设 | 第30-32页 |
4.2.1 VC/PE 在 IPO 中的认证作用 | 第30-31页 |
4.2.2 VC/PE 在 IPO 中的筛选监督作用 | 第31页 |
4.2.3 VC/PE 在 IPO 中的躁动效应 | 第31-32页 |
4.3 变量选取及检验方法 | 第32-35页 |
4.3.1 变量选取 | 第32-34页 |
4.3.2 检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4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35-53页 |
4.4.1 描述性统计 | 第35-36页 |
4.4.2 差异显著性检验 | 第36-51页 |
4.4.3 小结 | 第51-53页 |
5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3-58页 |
5.1 结论 | 第53-54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54-56页 |
5.2.1 建立较为理想的私募股权资本市场退出机制 | 第54-55页 |
5.2.2 加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监管 | 第55页 |
5.2.3 进一步完善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| 第55-56页 |
5.2.4 加强企业自身管理,为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创造条件 | 第56页 |
5.2.5 努力打造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,大力培养基金管理人才 | 第56页 |
5.3 研究的局限性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后记 | 第61-62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3-70页 |